新浪新闻 国内

国家公祭日当天 南京一位老人的举动说明一切(图)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锐参考 | 你能否懂得我伤悲

今天的挹江门丛葬地,没有安排特别的仪式。

与公祭仪式主会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冷清。

上午8时许,一位老人驻足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前,凝视许久。接着,他脱下帽子,深深鞠下一躬。

他是谁?来自哪里?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小锐没有忍心打扰这位老人,只是,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一切:

81年前的伤痛,我们没有忘,也不会忘!

10时01分,南京静止。

车流凝固,行人驻足,冬风肃杀,举城喑哑。

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率先打破沉默,汽车、火车、江心的轮船紧随鸣笛。

所有的红灯同时亮起,街头市民伫立,默哀一分钟。

这一分钟,静默与轰鸣同时席卷这座城。

这一分钟,只为回应1937年那场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

一分钟,太短,短到我们无法完整复述那场暴行的罪恶。

一分钟,太长,长到我们无法直视这座城市所承受的苦难。

一分钟,太重,重到我们必须以白纸黑字去阐释它的意义。

今天,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实施。

从此,全城默哀不再只是情感概念,而是由情感生发而成的义务。

从此,这一分钟,成为镌刻入无数南京人血液的共同基因。

默哀毕,南京城重新流动,纪念馆里的仪式仍在继续。

81名南京青少年诵读和平宣言,6名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飞向天宇……

今天的南京,是黑白色的。

全城报纸、街头大屏幕、纪念馆门外的装饰、还有电视台标,均被黑白装点。

根据《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国家公祭设施周边禁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南京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应当停止刊播一切娱乐性报道或者节目。

江苏卫视的台标,也变成了灰色。

从2014年设立国家公祭日,到2018年出台《条例》。

这几年里,越来越多对历史的不敬或亵渎行为正遭遇法律与民意全面“围堵”。

而对“精日”的人人喊打,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既是一个社会的敬畏心,更是一个国家的和平观。

——我们对历史罪行及试图为罪行辩护者有多痛恨,就对和平的今天有多珍视。

所以,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不忘遇难者,也不忘幸存者。

12月6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幸存者照片墙的灯,又有三盏缓缓熄灭。

过去一个多月,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他们是陈广顺、赵金华、王秀英。

更让人不忍面对的是另一组数字:

2018年,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则不足百人。

而今天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几位身体尚且硬朗的幸存者也来了。

此刻,让我们以纪念之名,以和平之名,默念并记住他们的名字:

夏淑琴、岑洪桂、傅兆增、艾义英、葛道荣、刘民生、濮业良、陈德寿、王长发、王义隆……

执笔 | 丁扬 资捃 唐立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