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咳嗽咳痰可能不简单 警惕慢阻肺这个“沉默”杀手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咳嗽、咳痰可能不简单!警惕慢阻肺这个“沉默”杀手

 

今天(11月21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慢阻肺。然而,很多人对于慢阻肺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趁着今天这个日子,带你认识一下这个可能藏在身边的沉默杀手。

呼吸困难是标志性症状

慢阻肺对很多人来说,算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虽然与哮喘、肺气肿等几种疾病交叉,但知晓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慢阻肺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晓雷介绍,慢阻肺与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有害颗粒有关,主要累及气管和肺脏,但也可以引起全身不良效应,存在多种合并症。慢阻肺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跟急性加重和合并症有关。

慢阻肺发病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及喘息和胸闷都是常见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咳嗽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而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也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发病初期,患者仅会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后期逐渐加重,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出现气短。

吸烟是慢阻肺第一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在慢阻肺发病中起主要作用。长期吸入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引起肺脏慢性炎症反应,最后导致慢阻肺发生。其中,常见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包括吸烟、被动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生物燃料烟雾等。

吸烟被确定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第一位致病因素,但很多人在被确诊为慢阻肺后,仍舍不得戒烟。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卓婕认为,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应从戒烟开始,希望家属、亲朋鼓励患者戒烟。此外,慢阻肺的发病也包括个体易感因素在内。

慢阻肺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慢阻肺跟肺气肿、哮喘是一回事

慢阻肺通常会误认为是与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类似的疾病,张晓雷解释,这几种病关系密切,彼此有交叉,但不是一种病。慢阻肺主要强调气流受限,即胸闷气短、呼吸费力这方面的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强调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就可以诊断。肺气肿主要强调肺形态改变,包括气腔扩张、气管结构破坏等。与慢阻肺类似,哮喘也是一种气流受限的疾病。但哮喘的气流受限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患者在不发作时基本正常,这一点与慢阻肺不同。这几种病治疗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就诊时应当问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病,不能混淆。

误区二:不需要刻意戒烟,少抽点就行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汀表示,一旦诊断为慢阻肺就应当尽快戒烟。研究表明,吸烟也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戒烟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预后,也是慢阻肺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目前各大医院均已开设戒烟门诊,通过行为干预和药物帮助,可以减轻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误区三:发作了就用药,症状减轻就停药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李俊介绍,目前还没有药物或手术能根治慢阻肺。慢阻肺治疗目标为减轻当前症状、防止疾病进展、防止急性加重。现在已经有大量安全、可靠、价廉的药品可以选用。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减轻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建议患者长期、规律使用这些药物,不能自行停药,另外,坚持用药还可以预防急性加重。

除持续用药外,慢阻肺的居家康复情况也很重要,下面这10点来自医生的建议,可以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哦~

慢阻肺居家康复10项注意

1 戒烟:戒烟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死亡率。

2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避免接触烟雾和强烈气味,重污染天气减少外出和劳动。

3 减免劳累:缓慢走动,避免气短,坐着完成日常活动。

4 运动与锻炼:控制体重,改善呼吸功能,适量运动。

5 健康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6 预防感冒:远离感冒和流感人群,防止细菌滋生,咨询医生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7 减缓压力:可练习气功、瑜伽等,或聆听轻松的音乐、尝试意念放松等。

8 合理用药:配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计划,不要轻易停用或减量药物。

9 吸氧治疗:病情严重时需要吸氧治疗,防止并发症。

10处理急性加重:遵照医嘱进行抗菌治疗,或进行吸氧治疗等,如24小时症状无改善,尽快就医。

对于稳定期的患者,不仅仅只是到医院拿药,还应该每年做一到两次肺功能检查。即便没有发作,患者也要每年拍一次胸片,检查是否合并感染、气胸、肺癌等。

另外,患者自己也要加强功能锻炼,比如肺功能锻炼,可以自己做一些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天做2-3次,每次4分钟-5分钟。另外,还可以锻炼上、下肢,比如徒步走、蹬车、举重物过肩等,根据自己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

新京报记者 王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