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解放军花26年用生命做的事 和“一带一路”啥关系

北京青年报

关注

原标题:解放军花26年做的事,和“一带一路”有何关系?

撰文丨李岩

类似《地雷村87人只剩78条腿》的痛心报道,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军报今天(11月16日)的消息显示,中越边境广西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已被搜排完毕。“这标志着横亘在广西边境的现已勘明雷患全部清除。”

这件事有多么难?从1992年开展第一次大规模排雷算起,中越边境广西段实现“零雷患”用了26年。

除了广西,中越边境云南段是另一个雷患重灾区。虽然目前的官方报道还未公开云南方面的捷报,但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从蛛丝马迹中梳理得知,云南段同样战胜了雷患。

4轮集中扫雷历时26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让我国云南、广西边境地区雷区密布。

军方报道坦言,由于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布雷资料残缺不全,布雷的位置、种类、密度等信息无法掌握。再加之雷区地处山地,对于排雷士兵而言,每个工作环节都存在生命危险。

要弄清楚此次终结雷患的意义,需要从中国针对中越边境的排雷历史说起。

1992年-1994年:开辟边境通道

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久后,中国政府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排雷。受资金限制,此次主要清除边境口岸、通道,还有边防部队巡逻道路上的地雷,总计840余万平方米土地可安全使用,标示雷场82处,开辟60条边贸通道和25个边境贸易点,扫除20多个雷种的地雷28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2万余枚(发)。但还遗留有大面积雷场,数百万亩良田不能耕种。

1997年-1999年:世界军事史上最大规模扫雷行动

1997年开始,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展开世界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扫雷行动,一共扫除地雷50多万枚、爆炸物18万多发(件),中越边境地区有102.8平方公里的雷场面积被清除。这次扫雷行动还以封围标示的方式,将未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的159.46平方公里土地圈出,防止边民误入。自此,触雷事件大幅降低。

2008年:为中越边境勘界清障

2008年为完成中越两国陆地边界勘界立碑,中国军方开始第三次较大规模地清除边境的地雷和爆炸物,最终排雷队伍清扫出后方通往新立界碑点之间、各新立界碑点之间的通道,并在新立界碑点处扫出一块200平米左右的安全区域,供勘界施工用。

2015-2018年:收尾攻坚

实际上,这三年的时间里,中央分别针对广西、云南组织过两轮集中排雷工作。第一轮于2015年开始到2017年底结束,第二轮于2017年底开始2018年底结束。报道显示,2017-2018年为期一年的排雷目标,即为彻底清除边境雷患,还老百姓一片“净土”。

云南段的捷报迟到了?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发现,针对中越边境的扫雷任务,云南、广西段一般平行开展。此次的收尾任务,两个省份前后脚立下“军令状”宣称,用一年时间彻底清除边境雷患。

2017年11月10日,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要举战区陆军之力彻底清除中越边境遗留雷患,任务于2018年底完成。

2017年11月27日,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行动正式开启。新华社消息称,本次扫雷行动将对中越边境广西段所有遗留雷场进行全面深排,彻底清除边境地区遗留雷患,任务为期一年。

已近年底,两省份平行开展的排雷任务成绩如何?

10月25日,在广西凭祥市法卡山地区,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扫雷官兵完成中越边境广西段最后一个深排雷场搜排任务,手牵手趟雷场,将雷障全部清除的6万多平方米安全土地移交给边民。此举意味着广西边境遗留雷患彻底终结。

自去年11月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行动启动以来,该边防旅累计出动扫雷官兵2.4万余人次,转战8个边境县(市、区)17个乡镇,消耗各类炸药380余吨,移交深排雷场40处共158万余平方米,其中新发现雷场3处共10万余平方米,计划永久封围雷场16处共47万余平方米;搜排地雷等爆炸物2300多枚,为边疆人民恢复耕地、经济林用地2300余亩。

11月16日下午2:00,中越边境云南段已扫雷场移交仪式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进行。仪式上,扫雷部队的官兵们手牵手唱着军歌走过雷场,用行动说明这里安全了。这也意味着,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工作圆满结束。

不得不承认,针对云南段,官方报道只提到“新一轮扫雷任务圆满结束”,相对广西的“雷患终结”,云南似乎还有“未竞之业”。但更有可能的是,针对今天刚刚举行任务结束仪式,媒体捷报来得稍稍晚了一些。

政知道注意到,此前官方明确中越边境云南段共有113块雷区,断续分布在西至红河州绿春县的阿松轰东,东至云南与广西交界处隆里的边境一线。而此次云南段扫雷任务结束,文山新闻网(文山州是云南省主要雷区之一)消息称,2015年至今的3年间,扫雷部队共出动兵力9万余人次,扫除雷区90块,面积约57.6平方公里,搜排地雷及各类爆炸物19.82万枚。23块雷区全部封围,雷场封围总面积24.13平方公里。

90+23,云南段共113块雷区已经全部得到处理。

为“一带一路”陆上通道清障

政知道从它处了解到,地雷种类的增多、技术的变化,同样催生出排雷手段的多样化。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并应用了多种可遥控的扫雷机器人。“机器扫雷,避免了扫雷人员的伤亡。”

遗憾的是,在中越边境,这些先进的无人排雷手段没有用武之地。

为什么?首先,这和中越边境的自然条件脱不开关系。中越边境扫雷作业,是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进行。这里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势险峻,有的地方脚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机械化的排雷装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堪称灵活的扫雷机器人也在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难行。其次,中越边境的地雷种类多、埋藏时间久,机器人无法做到100%排除。由于历史上苏联、美国势力都曾染指越南,因此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不仅有中式、越式地雷,苏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见。地雷种类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这种密度大、类型多、变化大的混合型雷场几乎是全世界最复杂的雷场。”

更为夸张的是,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一个细节,由于排雷、排爆需要扫雷员精准拿捏力道,因此扫雷防护服大都不会对手部进行防护。一线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裸手上阵进行排雷。

目前,可以查到的数据并不多。但仅仅1992-1994年、1997-1999年两轮边境扫雷,扫雷部队共牺牲、伤残30余人。最新一轮的扫尾任务中,同样也有士兵牺牲的消息传出。

最后,政知道想告诉读者,排雷士兵付出的血与汗,除了还给边境百姓一个安宁的家园外,对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样意义非凡,向一线排雷兵致敬。

军报今天报道指出,中越边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陆上通道之一。这次扫雷行动清除了历史遗留雷患,为拓宽面向东盟门户,推动广西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实现边疆地区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 | 解放军报 新华社 文山新闻网 北京青年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