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先立后破 已获批的15省份机构改革方案有啥新特点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营商环境建设局、海洋发展委……已经获批的15省份机构改革方案有啥新特点? | 政解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昨天(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委召开市级机构改革动员会,标志着北京市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实和推进阶段。此前,中央已经正式批准北京市机构改革方案。

自9月份海南省机构改革启动以来,全国省级机构改革启动已有一个多月时间,至少已有广东、安徽等15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转入组织实施阶段。其中,辽宁、山东等多地根据自身情况在机构设置上有“自选动作”。

根据中共中央今年3月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在2018年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在2018年年底前报党中央备案。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触及利益关系之复杂前所未有”

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这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央批准的地方机构改革方案。

据报道,9月26日下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中央12号文件和中央印发的《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都明确要求海南率先完成地方党政机构改革,其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利益关系之复杂前所未有。

会议指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将这次机构改革放到新时代背景下,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美好新海南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服从大局,全力抓好落实。

这次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细化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构性,加强对机构改革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严格执行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要求,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这次会议要求。

到今年“十一”长假后,海南省基本完成改革工作。

“先立后破”“有序开展人员划转”

据报道,10月19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安徽省机构改革方案》主要精神的情况汇报,讨论通过《安徽省省级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这次会议提出,机构改革要突出重点,切实明确深化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工作思路上,会议要求,注重先立后破,有序推动领导班子到位,有序推进新组建部门挂牌,有序开展人员划转,着力把机构组建好;注重协同高效,强化职能整合,强化权责一致,强化总量控制,推动机构职责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着力把职责优化好;注重联动协同,统筹日常工作与机构改革工作、老机构工作与新机构工作、省级机构改革与市县机构改革工作,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着力把工作衔接好。要稳妥操作,切实抓好深化机构改革的具体实施。

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福建省省级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各涉改部门要成立协调小组,坚决贯彻落实改革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福建省还强调,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先转隶、后三定”原则,精心组织涉改部门“三定”和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工作,有序做好新机构组建、人员转隶、工作衔接等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对于职责和机构编制划转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建立完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实现工作不断档、不出现监管空白,确保职责正常履行。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是重大政治任务。”据北京日报报道,昨天,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改革动员会上强调,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严格执行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市纪委市监委要加强监督,将机构改革实施情况纳入重大决策部署专项督察和巡视巡察范围,适时对改革情况开展评估。

多省份党政机构总数少于60个

截至10月19日,全国至少已有海南、云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南、安徽、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北京等15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获批的信息由当地官方媒体相继公布,机构改革转入组织实施阶段。

目前获批的省份中,党政机构的数量均在60个以内,其中福建、湖南、江苏、山东、吉林均为60个。广东59个,海南55个。

例如,机构改革后,江苏省共设置省级党政机构60个。党委机构16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3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2个;政府机构44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2个,部门管理机构7个。

在一些省份,部分改革后的机构挂牌,部分机构的一把手已经任命到位。如,10月12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任命了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省应急管理厅等10个省厅的厅长。本月17日,吉林省工信厅、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等9个省政府部门一把手任命到位。18日,吉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省政府部门挂牌。

多地机构设置有“自选动作”

对应中央部门机构改革,各地新组建了自然资源厅、生态环保厅等机构,此外还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了新的部门。

例如,海南省新组建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对应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三个中央部委。学者张克认为,这体现了此次机构改革增强地方自主权思路,允许基层“一对多”,由一个机构承接多个上级机构任务,即省级“大部门制”。

还有一些设置则体现了地方特色。例如,辽宁省将2017年成立的全国唯一的省级营商环境监管机构“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调整为“辽宁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并升格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加挂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牌子。辽宁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方喜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基础性改革”。

又如,因为海南省域面积较小,可由省级部门统一行使空间规划编制管理职能,海南省设置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山东省则在省委部门中设置了海洋发展委员会,在省政府部门中设置了海洋局,体现出该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决心。

此外,山东、福建等省新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广东等省在省经信委内部设立大数据局,一些地方金融监管局采取了大部制方案,集中管理各个金融部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郭全中认为,成立大数据管理局,能真正敦促各级各部门更重视大数据建设,为智慧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