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媒体:成品油价十一涨 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不能拖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成品油价迎十一涨,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不能再拖了 | 新京报专栏

文 | 刘晓忠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成品油价格再次迎来上调,其中汽柴油每吨均上调145元。这是今年以来第19次成品油调价,其中11次上调,7次下调,1次搁浅。接下来的9月30日将进入下一轮调价窗口,且价格上调的概率依然较大。

最近与油价上涨相对应的还有一则新闻,就是广州首家外资石油公司——美国海湾石油的首家在华加油站开业,开业当天的售卖油价比这次调价前的油价还低1.6元/升,约为调价前的7折。

不管这种折扣是出于什么因素,能打这么大的折扣也预示着目前国内的油价是饱满的——毕竟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高于国际油价148美元/桶。而且,其他国家的成品油价格显然远低于国内价格,这实际上也带来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包括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在内的要素资源市场化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改革主要集中为商品市场化。要素资源的市场化虽也不是不进行变革,但始终未触及根本,导致目前国内包括能源在内的要素资源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水平,如电价、油价、地租等。

而这种要素资源价格的管制高价,增加了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压低国内的投资边际收益率,甚至正在成为压垮下游企业的一根稻草,加剧经济社会的风险敞口。

比如,由于能源等上游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国内PPI也持续上涨,很多中下游企业成本增加而不堪重负,进而出现了许多民企为求生存之机而竞相被“国进民退”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讲,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体制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目前,国内包括油价、电价在内的能源价格主要实行价格管制模式。这种价格管制和严格的市场准入,使能源行业具有典型的行政垄断特征,市场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中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才是导致国内能源价格出现垄断高价、效率折损等问题的关键。

如海湾石油加油站开业时,一些网友调侃,“让海湾石油开更多的加油站,分担中石油、中石化的负担”,这种调侃虽然不切实际,海湾石油加油站也无法在“三桶油”主导国内能源市场下,变成破局的“鲶鱼”。但是,国内能源市场高价却存在炼油亏损等现象,揭示需下决心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否则,能源价格将很难走出高价与炼油行业亏损并行不悖的局面。

能源等要素资源价格推动的PPI上涨将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抬高经济运行的敞口风险。因为当前高企的能源价格源自垄断低效,是效率的折损,是垄断不可避免带来的激励约束机制扭曲。唯有通过有效的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才能真正有效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打破横亘在能源市场的僵局,促进能源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深化改革是当前的一条主线。近年来油价涨多跌少,甚至跟涨不跟跌等现象反映了,要真正有效深化改革,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要加快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理顺油价、电价形成机制,理顺要素资源到商品市场的价格,放活市场内生活力和动力,让市场在所有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