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人大常委会委员:垃圾分类回收绝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垃圾分类回收绝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姝)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时,徐显明、韩晓武、王毅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到垃圾分类问题,呼吁垃圾分类回收绝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建议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和资源回收系统协调管理机制。

“在解决垃圾的问题上,要切实抓好分类回收这个关键环节,将生活垃圾按处理方式进行收集和分类,并动员居民积极配合”,韩晓武说,“垃圾目前多是混合收集,收集之后运至中转站,再运至处理场,许多可利用的物资和有毒有害物一起混入垃圾中,加大了废品回收的成本和难度,降低了效率,同时也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多、水分增多、成分更复杂,造成焚烧处理热值低,堆肥处理产品质量差,填埋处理污染大等等问题”。

韩晓武表示,“现在许多地方虽然采取了分类回收的办法,但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这些地方虽然也搞分类回收,但是粗放式的,只摆了两三个垃圾桶,写着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但什么是可回收物,许多说不清楚,于是又回到了随手乱扔的原点”。他强调,“分类回收绝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要努力建立一个立足于分类收集基础上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做好垃圾回收和利用的结合”。

王毅建议,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和资源回收系统协调管理机制,“如将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纳入环卫部门的管理目标,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综合性特许经营,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整个流程通过招标由专业公司打包运营和综合处置,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运营和管理成本,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徐显明表示,“垃圾分类最早是瑞典搞起来的,瑞典人总结经验,第一条就是久久为功,要用3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养成一个好习惯,垃圾分类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始,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准备,恐怕也需要30年至50年”。

“我每年都回老家农村去,今年回去发现老家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有两个垃圾筒了,分别装不同的垃圾,但家里人告诉我装在不同垃圾筒里的垃圾在收的时候,又会合在一起”,徐显明说,“其实现在城市里垃圾分类处理,包括国家机关装在不同垃圾筒里的垃圾,在处理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形式上分类了,实际又合一了。瑞典人总结习惯怎么养成的经验的第二条就是重罚,只要被监督发现垃圾倒得不对,被处罚的克郎是非常高的,倒错一次垃圾很可能要付5000克郎,如此之重罚,人怕罚才慢慢养成了习惯。在我们的措施里,如果重罚这项跟不上,只是号召和教育,我认为这个习惯难以养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