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这里有全国最幸福的儿童”,邓小平称赞的是上海什么地方?这些历史珍档为你揭秘

上观新闻

关注

原标题:“这里有全国最幸福的儿童”,邓小平称赞的是上海什么地方?这些历史珍档为你揭秘


摘要:上海市档案馆将陆续向社会开放第30批档案,共计8300多卷,其中部分涉及改革开放初期。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天,上海市档案馆联合本市部分区档案馆,向社会发布近百件改革开放时期的珍档。这些珍档展示了上海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历程。

 

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上海市档案馆将陆续向社会开放第30批档案,共计8300多卷,其中部分涉及改革开放初期。目前,上海市档案馆已累计向社会开放改革开放时期档案5.4万余卷,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

 

第一份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规划里怎么说

 

此次发布的改革开放时期珍档,既有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突破性举措的,也有反映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等全面改革成果的。同时,这些档案中还有不少反映了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创新活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形成“五个中心”新定位,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作为。

 

展台内陈列的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是上海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批复中,国务院将上海定位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信息和文化中心,同时还应当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规划还首次提出了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并要调整城市布局,建设浦东、闵行、嘉定等新区,大力开发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份规划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和浦东开发指明了方向,此后,浦东等相继开发建设,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先后兴建。

 

一张建设中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照片,则带参观者回顾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举措。这张从远处俯拍的照片中,塔吊正在忙碌作业,工人们也在已经初具形态的航站楼顶奋战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航空运输需求增长迅猛,原有的虹桥机场不敷重荷,急需一个新的机场来分担航空能力。”市档案馆研究员邱志仁介绍,浦东开发方针确立后,为加快浦东新区的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距离虹桥机场约40公里的新型现代化机场,使之成为亚太地区航空枢组港。

199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建设浦东国际机场。1997年,以上海组合港成立和浦东国际机场开工为标志的三港建设全面启动。经过两年建设,1999年9月16日,世界瞩目的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正式竣工通航,随着第一班从浦东起飞的客机直飞昆明,上海成为了中国第一座拥有两个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

 

这个村从落后村成为“华东富裕村”

 

本次发布的珍档中,除了围绕改革开放初期企业改制、引进外资的举措,以及上海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发开放进程,还包括不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件、图片或实物档案。

 

“上海市粮食局,500克油券,三季度。”牛皮纸包裹的文件册内,整齐地贴着一排排写有类似字样大小不一的票证。

 

对于“90后”“00后”参观者来说,这些“粮票”已经十分陌生,在他们出生前,“粮票”就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这却是老上海人难以忘却的生活记忆。各种食品供应票证的发行,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物质匮乏时期的产物,国家最多时曾对100多种粮食、油料、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实行凭证凭票供应。市民的吃、穿、用,都离不开这些小小的票证。

改革开放后,随着棉毛纺织资源储备情况好转,从80年代起,布票的使用范围逐步缩小,民用线票也逐渐停止使用。从1979年起,上海又加快了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步伐,采取了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稳定郊区生产,搞活流通经营,丰富活跃市场。

 

在展出的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糖业烟酒公司发行的各种票证样张旁,还陈列着上海市第二商业局1992年1月下发的《关于鲜蛋、食糖取消凭票供应的通知》。当中写道:“近年来,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的措施,增强了宏观调控,食糖、鲜蛋的供求矛盾已缓和。”“这几年由于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发挥效益,郊县鲜蛋产量大幅度上升,目前本市鲜蛋货源自,库存大,价格稳。”

 

档案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至1993年4月,上海市政府相继取消对鲜蛋、食糖、猪肉、食用油和粮食等物品的凭票供应,票证这一计划经济的特定产物,最终退了出历史舞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经济实效的有利证明。”市档案馆研究员黎霞说。

一张拍摄于1990年的照片上,一排排白色小别墅与农田比邻而建,这是闵行区马桥镇旗忠村的景象。“改革开放前,由于位置偏远,旗忠村被称为‘马桥乡的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闵行区档案馆工作人员陈长青介绍,80年代起,旗忠村开始积极寻找一条壮大集体经济、逐步致富的道路。从最初创办一家电线发展为电线电缆、电器材料、线材、纺织器材四大企业,一跃成为“华东富裕村”,村民的生活也得以改善,搬进了新建的别墅,村里还建起了一流的小学、文化娱乐中心和标准化网球场。1992年,邓小平在旗忠村视察时曾高兴地说:“这里的小学是农村最好的小学,这里有全国最幸福的儿童。”

 

此外,“菜篮子工程”相关文件与照片、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一级率先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沪嘉高速公路通车纪念币与通行证等档案也同时展出,反映了40年来市民生活变化。

 

百余家档案机构举办各类活动

 

本次改革开放时期珍档发布,标志着2018年“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从6月8日至6月15日,全市36家档案馆、72家文博机构将为市民带来珍档发布、展览陈列、现场咨询、论坛讲座、档案故事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传播活动。

 

除“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上海档案系统珍档发布和联展外, “回眸四十年,筑梦新时代——影像中的上海改革开放”图片陈列也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底层大厅展出,用60余幅照片和视频来回顾40年沧桑巨变,内容既囊括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也包含市民衣食住行的点滴碎片。

 

各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推出的活动也各具特色,比如杨浦区档案馆推出的“杨树浦——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主题展,通过文字和图片,对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及相关重点企业加以简介,回顾百年工业杨浦的深厚历史底蕴;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展出的1977、78级入学40周年专题展览,则讲述了那群风华正茂的青年走进交大校园,用实际行动改变家国命运的故事。各类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将为广大市民提供走近档案、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魅力的机会。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72家文博机构免费开放名单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照片)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