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地方GDP注水不影响全国?这些原则机制道出缘由

新浪综合

关注

原标题:7年来首次回升的GDP,受地方造假影响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丨李岩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经济年报。“好于预期”,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现场听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不时重复这句话。

从增量看,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2万亿,这是我国GDP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从增速来看,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GDP增速达到6.9%。政知君注意到,这个速度是2010年来首次回升。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范子英同样持乐观态度,“各项数据都很平稳,这的确是很不错的成绩,可以认为这有可能是新周期的开始。”

除了经济年报,会上,宁吉喆还回应了最近的财经热点:多地主动针对经济数据“挤水分”。用宁吉喆自己的话说,“不仅媒体关心,这也是统计局十分关心的问题。”

地方不实不影响国家

进入2018年,内蒙古、天津两地相继主动调减相关经济数据,媒体形象地比喻此举为“挤水分”。

1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过初步认定,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也相应核减。

1月11日消息显示,天津市滨海新区将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而其此前公布的数据为10002.31亿元。调整后,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减少约三分之一,同比则出现负增长。

各地经济数据掺杂水分,是否会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会上,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来自外媒的记者。宁吉喆在正式回答问题前,特别强调:“这个问题不仅是媒体关心的问题,也是统计局十分关心的问题。”

宁吉喆表示,中国统计数据,并不因为有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他强调,中国的统计是依法依规进行的。“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还有新增的弄虚作假的行为,我们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不过宁吉喆也坦言,十年前就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来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高出3600万元。”

两套数据,两班人马

不甚了解的读者可能会问,各地经济数据出现水分,为何不会牵连国家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范子英告诉政知君,的确如官方所言,地方经济数据并不会影响国家经济数据。究其原因,简单而言可以理解为这两组数据目前是由两班人马统计而出的。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了解到,目前中国对于GDP的核算遵循“分级核算、下管一级”的原则,使用的是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核算。宁吉喆介绍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核算体制由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转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的是分级核算。“地方数据加总超过全国总量,就是分级核算的结果。”

为何各省核算各省的经济数据,最后加总会超过国家数据?

范子英分析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是客观的合理因素。“因为核算体系不一样,省与省之间经常会出现没有去除投入产出因素的重复核算问题。此外,一些由于生产主体的注册地和生产活动发生地不一致等问题,同样也会造成经济数据的重复统计。

其二,应该无法排除地方主官运用行政手段认为干预数据的可能。

新机制杜绝地方政府干预

如果算上更久前曝出的辽宁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各省经济数据“挤水分”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范子英告诉政知君,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即将迎来的GDP核算体制改革。

上文提到的现行分级核算体制弊端显而易见,几个月前的消息显示,我国将于2019年实行GDP统一核算。即,各省(区、市)的GDP数据同样由国家统计部门进行核算。“如果此前地方政府有所虚报,那么到转交国家统计局核算后将会出现和此前比较大的数据差异,这对地方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担心。”

各省陆续“挤水分”,侧面也印证了核算体制改革的优势。“这有助于构筑统计系统的独立性,不再由省统计的话,相对而言不易受地方政府的干扰,数据质量更高,重复核算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改善。”范子英称。

除了上述原因,范子英还总结称,财政下行趋势明显,增收难度加大同样倒逼各省“挤水分”。“虚报的情况下,大多会把工业增加值做得比较高,相对应国税收入就会多,那么上交国家的税收同样会更多,这样自己留存的财政收入相对会更少,继续下去的话会给地方带来非常大的财政压力。”

此外,范子英告诉政知君,近年来不再“保增长”而更多地强调高质量,也会促进“挤水分”。在这一点,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外界评论称,虽然有地方超报经济数据,但实际上同样也有省份低报。

范子英说,按照地区分布来讲,确实有北方偏向多报、南方偏向少报的趋势。这和前几年“保增长”脱不开关系,“北方的下行压力更明显一些,为了达到‘保增长’目标,会倾向于多报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