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中国军队之联勤保障部队 砺兵为战新型粮草官

央视新闻

关注

央视网消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争时代,对于后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后勤已经不是供给武器、弹药、粮食、饮水这么简单,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各国军队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视的问题。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标志着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建立。

这是一次与死神赛跑的抢救行动,28岁的潘吉,是驻滇某部的中士,2016年10月18日,训练中他从高处坠落,腹部重伤,被紧急送往昆明总医院救治,救治过程中发现潘吉肠痿异常严重,需送往全军治疗肠痿的专科南京总医院。以往涉及隶属原不同军区两个总医院的救治,需要医院层层上报,等到批复少说也要四五天时间。

某基地卫勤处助理 文童:当确认小潘需要转院至2000公里外的南京总医院,我们心里确实打着嘀咕。

幸运的是,时值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一个月,医疗通联机制随之建立。仅1小时,医院就收到上级同意转院的批复。简洁高效的报批程序给伤员的抢救争取了时间。两家医院迅速建立医疗通联,在军地搭建起空中快速运输救治链,战士潘吉得以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我军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三军联勤保障路子,2000年,在全军实行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2007年在济南战区实行通专一体的“大联勤”体制。2016年9月13日,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的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应运而生。承担相关区域联勤保障和战役支援保障任务,形成了全军统筹、方向联动、覆盖全域、辐射海外的联勤力量布局。这是一支脱胎换骨的新型后勤保障力量:全新的组织架构、全新的职能使命、全新的运行模式,打破地域供应的界限、指挥体系的壁垒,成为了等距等同、就近就便的三军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中国军队后勤的转型重塑。

在基层官兵第一时间感受到联勤保障体制改革带来的快捷高效的同时,军委联勤保障部队也开启了“保障”向“实战”对焦的新起点。

在去年举行的“北部-2016B”联合战役实兵演习中,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某应急保障旅担负战时联合保障任务。保障部队打破了以往军兵种间相互独立的保障关系,将参演不同军种部队全部纳入联合保障网络,建立起战役支援保障群。卫勤、弹药、油料、运输等保障模块,嵌入演习行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作战部队定点保障,对受损装备加强接替保障,对主要方向伴随保障和越级保障等模式,使得联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这是人民解放军后勤建设从保障型向联战、联训、联保转变的真实写照。过去,我军作战部队和后勤力量的训练都是各练各的,只有在联合演练中才碰面,各自为战、战保脱节。

某基地参谋部战勤处处长 蒲涛:联勤保障部队是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勤力量建设过程中,必须聚焦“联战”,构建联合作战、联合行动、联合训练要求的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提高联合保障能力。

藏北高原实兵对抗演练,某部装甲部队重型装甲战场受损,配属的联勤保障部队某汽车团重装备运输营收到保障指令后,指挥员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调阅战场信息数据库,研判战场态势,标绘行车路线图,指挥车队快速机动,根据某型系统迅速定位找到战损的重型装甲车,快速拖拽后送抢修。

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信息化是关键点。冀北某综合演兵场,硝烟弥漫,激战正酣,一名列兵陆战队员“中弹”滚落至壕沟,他按下左肩呼救按钮,伤员病史、血型、伤情及目标方位等信息瞬时发送至救护人员手持机上,军医利用电子伤票系统,两分钟内完成伤员检伤分类,随即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立即联通,与千里之外的专家“面对面”实施手术。

这是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供应局的办公室,助理员祖晋正在实时处理在千里之外驻训的某军种油料供应申请,他运用的军油工程系统,可以将油料供应计划远程直达驻训地最近某油料仓库。

着眼新体制新任务,联勤保障部队整合油库、军械库和综合仓库等为骨干仓库物资供应体系,着力构建上下一体、左右衔接、融合共享的“联保大数据中心”。搭建公路、铁路、空运、海运等多维立体投送网络,以中心医院和野战医院为骨干的卫勤保障力量,形成了部署合理、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综合保障体系。

着眼现代战争特点,联勤保障部队还在不断探索军民融合的新路。他们充分利用地方交通、医疗、物资等雄厚的民用资源,在空中救护、海上运输、兵力投送等领域,加速军民融合发展步伐,提高联合保障能力。

“强国强军必须强后勤”,作为一支服务三军、保障打赢的新型作战力量,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正在为建设一支世界一流、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的现代化军队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强保证。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