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自古商州是胜游

华商网-华商报

关注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革命战争年代是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本期让我们“跟着诗词游商洛”,一起走进灵秀商州。
>>>商山丹水皆入诗
听泉
宋 王禹偁
平生诗句多山水,
谪宦谁知是胜游。
南下阌乡三百里,
泉声相送到商州。
赏析: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到商,在任商州团练副使的550天时间里,留下了220多篇诗文,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再现了千年前商州的地理自然和社会人文风貌。
王禹偁带着全家“行尽两京路,将登六里山。”望着商州无边的连天山,不由得叹道:“全家空洒泪,知是几时还?”但当他踏上商州路后却感到“商州未是无人境,一路山村有酒沽。”心情渐渐好起来,“山高挡寒风,山南有人情。”对商州油然萌生出爱恋之意。拜山访水探田野,就有了《村行》这样的佳句:
马穿山经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夕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人不仅爱商州的山,也爱商州的水。写丹江不惜精力与笔墨:
谁爱潺湲到水滨,
春来只有我来频。
沙边坐惯渔翁识,
岸上行多白鸟驯。
髭发照看添霰雪,
冠缨濯后少埃尘。
今秋更拟营蓑笠,
冒雨冲风把钓纶。
在王禹偁的商州诗文中,描写商州风光和生态环境的诗句俯拾皆是,读来令人不胜向往。
导游:“峰峦草树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满山松杉,遍地修篁;田园如画,桃李飘香;丹水清冽,杨柳风爽;百鸟争鸣,鹿驰山岗。商山是“僧舍清当槛,人家翠满檐。”丹水是“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三月杏花时节,丹河两岸是“十里蒙蒙降雪飞”,冬天群峰如白玉,丹水是银河。从王禹偁诗文中山水人文景点的分布和规模来看,千年前的商州,是一个环境幽雅、气候湿润、民风淳朴、安宁清静的好居所。自古商州是胜游,或许四皓当初选商山隐居也是这个原因吧!
>>>仙娥湖
仙娥峰下作
唐 白居易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
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可能尘土中,远随众人老?
赏析:仙娥峰纵横百丈,上下千寻,如斧削锦屏,刀分翠障。丹青斑驳,莓藓明灭,诚天然之图画也。白居易看到如此美好的地方,便想到商山四皓,想到躲避官场明争暗斗的恶劣环境,不由发出“归山何不早”的感慨。
宋代王禹偁对仙娥峰更是情有独钟,“仙娥低粉面,”“多谢仙娥相管顾”等还嫌不够,挥笔已就《仙娥峰》:
窈窕奇峰叠古苔,
望秦岭外势徘徊。
巨灵非匹休期刻,
毛女为邻合往来。
傅粉微茫春雪在,
坠鬟浮动晓云开。
好邀上洛王常侍,
时就岩前饮一杯。
为看仙娥峰,在崎岖山路上奔波十里:
为爱一峰形窈窕,
岂辞十里路崎岖。
谁知不似阳台女,
别后经宵梦也无。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无穷。”王禹偁几乎与仙娥峰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
商山溜滞再经春,
吟爱仙娥最出群。
苦有精灵念迁客,
暂来河北作行云。
清代的孔吉臣对仙娥湖风光亦不乏溢美之词,他将仙娥峰称为仙人掌:
昨望仙人掌,今过玉女峰。
风回云点黛,岚裹树成容。
汉时何须辩,秦益自可封。
松梢流瀑布,隐隐杂鸣钟。
导游:仙娥湖本名仙娥溪,1973年二龙山水库建成,蓄水成湖。湖周山崖峻峭,风光旖旎。石羊、石牛、石蛙、金鸡报晓,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妆台、胭粉盒遗在岸边;仙娥削壁、溪岸桃花等景观隔岸相望。湖中有岛,四周有山,起伏如龙,昂首与岛相向,状如四龙戏珠。仙娥峰上的“仙娥削壁”和丹江南岸的“溪岸桃花”被列入“商州八景十观”。
>>>熊耳晚霞
熊耳晚霞
清 许宸
羲落虞渊度晚风,
遥岑西望刺长空。
苍崖炫出千条紫,
翠壁拖来万里红。
锦幂佛头光烂漫,
秀含仙掌色昭融。
应知薄暮金天冷,
故敞洪炉煅赤熊。
赏析:熊耳山两峰双峙,插汉凌霄。每羲驭西沉,见霞光高映,如洪炉方炽,万壑皆明;又如蜀锦初张,千岩俱丽。诗人笔墨之褒,足见熊霞之辉。
导游:在商州区全陵寺镇内,有一座两峰直竖、恰似一对熊耳的高山,人称“熊耳山”。与熊耳山连线的东侧是一个山垭豁口,山垭含诸多金属成分,阳光照射,金光万道,故称“金线垭”。从金线垭往东约300余米,又一座山峰突兀而起,山上旧时建有有庙宇,称“显神寨”。显神寨居高临下,巍峨壮观,夕阳西下,霞光层层,景象无穷。“熊耳晚霞”为“商州八景十观”之一。
>>>商州大云寺
远山诗草
清 王时叙
千峰万岫走商城,
金凤山高旧有名。
一白菊溪开秀阁,
梵声不听听书声。
赏析:大云寺原有上寺、下寺,上寺在金凤山,后被毁,下寺即现址。公元690年,武则天诏两京各州修大云寺,商州大云寺应运而生。唐中宗李显登基复唐,诏毁大云寺,商州大云寺因被地方官改名“西岩院”得以幸存。元代改回原名。现存大云寺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基本保持历史原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今天进入大云寺,步人大殿,只见斗拱间绘制的佛像,栩栩如生。殿外株株苍劲挺拔的古柏,更添了幽雅。通体墙镶嵌“大云寺”砖饰,浑厚而古朴。游人来寺,莫不感叹寺之宏伟壮观。
>>>莲湖公园
远山诗草
清 王时叙
西南泉畔住人家,
一带城垣尽水涯。
怪底朝来香蒲院,
熏风门外绽荷花。
赏析:莲湖公园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604年)被称为“花园泉”。后遭遇两次暴雨,洪水入城,成一湖泊,鱼雁生栖,荷红鱼跃。邵力子夫人和杨虎城夫人曾乘飞机专程来商凌空赏莲,赞誉不绝;1937年,国民党李铁军率部驻商,以湖为营,建亭营榭。在西北角建一草亭,楹联曰:“目击湖山千里以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在水泉巷处建一白亭,联曰:“一天霞影参天影,四时水光接山光”;在湖东芦苇丛中建遏云亭,联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南侧建湖心亭,并立石碑一座。入园口搭建牌坊,额书“商县莲湖公园”。
导游:如今扩建后的莲湖公园旧貌换新颜,南北湖贯通巧夺天工,商州古城墙宏图再现,环境优美天人合一,功能齐全聚集瑞气,山水园林特色彰显。
>>>四皓墓
过四皓墓
唐 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赏析: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商州四皓墓时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赞颂了商山四皓的高风亮节,同时抒发了对时世的感慨。
导游:四皓墓在今商洛市汽车运输公司院内,为四皓衣冠冢,其真墓在今丹凤县商洛镇。此衣冠冢旧有高丘4冢,今只存3冢,陵庙亦存3间。
>>>韩文公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愈因进《谏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赴任途中,入商州地界,狂风怒吼,飞雪满天,护送韩愈的家童冻死在秦岭山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韩愈,在秦岭山头立碑修庙,并将《谏佛骨表》和这首诗及韩愈生平镌刻于石碑上。韩文公庙初建于唐朝末年,明弘治十年扩建,塑文公像。清代建成殿轩三楹、云亭,立碑“秦岭云横处”。千百年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徘徊凭吊,多家乡迢递之感:
岧峣峻岭锁西京,
百里山深云易生。
冥杳千峰天际合,
苍茫万壑望中平。
晴阴俱没林峦丽,
上下惟闻风水声。
岂但昌黎曾有句,
何人不起去乡情?
导游:韩愈庙位于商州区牧户关镇秦岭村,也称“韩文公祠”。庙内塑有韩文公雕像,壁画雕刻着当年风雪中仙师拉马赶路的艰辛。庙内石碑林立、留下了历代名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华商报记者 程娟 摄影 石祥民 sl无敌 商山鹰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