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李显龙:长兄难如父

新闻晨报

关注

制图/黄欣

    顾文俊

父亲虽已不在,他也早已领导这个国家十年有余,但是,65岁的李显龙最被世人所热议的身份,仍是一代强人政治家李光耀的长子——这或许是他一生都不能摆脱的标签。
身为长子,李显龙自2004年担任总理以来,矢志遵循父亲的治国理念,通过精英政治指导下的柔性权威、多元政治呼声下的渐进民主、理性政治引领下的动态管理,试图“重造新加坡”。
孰料,半个多月前,一场围绕李光耀故居去留问题的家族内斗却对长子李显龙是否真正有能力、有资格继承父亲的衣钵提出了质疑。妹妹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发布联合声明,指责兄长违背父亲遗愿、欲动用公权力强留父亲故居,以扩充自己的政治资本,为儿子日后当权铺路。
尽管这场家族风波在当事人同意私下解决、国会辩论做出无凭无据、指控无效的结论之后暂告段落,但是,李氏家族内部矛盾的外溢给这个国家的制度和声誉带来的非议却如开启的水闸,一发不可收。

近患
一家之主以何做主?

令李显龙感到痛心的是:自从父亲去世以来,身为长子,出于对父母的尊重,他尽一切努力处理家人之间的纷争,但弟弟和妹妹却以一纸公开信将矛盾公布于天下。在他看来,这不仅伤害了父亲的名誉,也损害了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形象。
在李光耀七份遗嘱的背后,究竟哪些是他真实的个人意志,哪些是受了个别儿女忽悠,实在无从考证。清官难断家务事,权势家庭的兄弟阋墙并不比寻常人家的儿女情长更超脱,同样会在父亲去世的当日、或之后的每一个祭日,爆发出对新任一家之主的不服、对利益分配不均的不满。
而事实上,李家兄妹的嫌隙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大选前夕,离父亲去世不足半年,妹妹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就威胁李显龙要将家族纠纷公之于众,让他付出政治代价;2016年4月10日,李光耀逝世一周年之际,李玮玲又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兄长李显龙大肆举办纪念活动,称其为“建立王朝”滥用权力,不惜榨干父亲的传奇经历;而此次围绕故居存留问题的内部争论的又转向“李光耀的价值观去了哪里”。
当然,并没有人争论李光耀的价值观是什么。李显龙在国会辩论中说得明白:李光耀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新加坡价值所在,即多元种族和谐、任人唯贤、公平公正。面对胞弟和胞妹的指责,他一再强调和表明自己从未忘记父亲和国家的价值观。只是,这场内部争论的实际焦点却在于:谁才是李光耀价值观的代言人?谁才是李光耀精神生命的延续?
父母之爱,不在多寡。李光耀生前从未公布过三个子女中谁才是自己理念的真正践行者。女儿李玮玲的性格被认为与父亲最像,李光耀也曾对她说:你具备我所有的优点,它们也成为你的缺点。不过,在1990年人民行动党的大会上,行将离开总理职务的李光耀也曾这样评价长子李显龙:“我本来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像我,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他把衣袖往肩上一搭,这和我的动作完全一样,他的其他举止也非常像我。”
当事人尚不能回答的问题,公众更难有定论。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民调说明了这一点,国民就此事件关注最多的是兄弟间的手足情(50%),其次是政府的公信力(40%),至于故居应不应该被拆除、李光耀的价值观去了哪里,极少有人过问。显然,有没有这个故居,李氏家族的现实影响都在那里。问题在于,身为兄长的李显龙究竟有没有动用公权力、压制兄弟姐妹的合理诉求,这才是街头巷尾和互联网上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不仅是李光耀的长子,也是新加坡的长子,他的行为方式和品格不仅维系着李家的声誉,也维系着新加坡的声誉。

远忧
一国之未来何处去?

儒家常言:长兄如父。这条准则恐怕只适用于未成家时。普通人家若遭遇父母早亡,当大哥的挑起家庭重担,全身心照顾弟弟妹妹成长,俨然与父母在世一样。若父母常在、儿女各自长大、成家,就无所谓“长兄如父”、更别提“长嫂如母”了。但是,李显龙还是希望自己能跟父亲一样,成为家国的顶梁柱。
自从李光耀为这个国家奠基以来就倡导以家庭为根,以当时颁布的法律为例,国民与父母同住者,政府会给予住房补助,驱车看望父母者,连泊车费亦可减免。新加坡“第一家庭”其乐融融的画面曾经是这个国家的典范。在李显龙的印象中,父亲不但是国父,更是一家之主,当家人需要的时候,他是全家的依靠,“不是因为他说了些什么话,而是有他陪伴,感觉雨后就会天晴”。
风波之中的李显龙让世人听到了他的哽咽,风波之中的新加坡也再度直面世上已无李光耀的事实。从父亲的身上,李显龙自认为学到了领导人必备的三个条件:要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要有说服民众的能力;要懂得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洞察人心。但是,今天的新加坡所处的舆论环境已经跟过去大为不同,从李光耀的家长制作风,到吴作栋的兄长型,再到李显龙自诩为国民的朋友,执政者的统治风格在一步步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父亲李光耀的最大价值,不在于他的真实和正确,而在于他解决了问题。今天的新加坡政府本应携手同心应对新的难题,却在家族内斗中白白耗损信誉和精力,李显龙悲观地说:“(这场内斗)整个过程可能会拖上好几年,会进一步对新加坡人造成困扰,导致我们分心并无法处理眼前更紧要的事情”。
今天的新加坡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和过去大不同。面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不确定性,曾经在全球化过程中大获成功的新加坡模式如何调整、变通?面对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曾经以毒虾理论挺立潮头、在东南亚领袖群伦的新加坡如何立足高远、保持平衡?这些新形势考验的是一位小国领导人的大格局。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政治学家亨廷顿曾经嘲讽新加坡的模式“干净而小气”,这种评价未必公允,但从生活的经验出发,是非对错有时候显得次要,格局大小确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家族而言,只顾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结局不外乎固步自封或树倒猢狲散;对国家而言,唯有放大格局,新加坡的未来也才有机会超乎想象。
于国、于家、于己,长子李显龙都有责任支撑起应有的体面。

责任编辑:韩旭阳 SN2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