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辽宁国企鞍钢去年仅招18名大学生 8年降幅97%

新京报网

关注

原标题:辽宁特大国企鞍钢去年仅招18名应届大学生,8年降幅97%

3月28日晚,位于辽宁的鞍钢股份发布2016年年报。

去年,鞍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78.82亿元,净利润16.16亿元,实现扭亏。2015年,鞍钢股份巨亏45.9亿元。

鞍钢股份为鞍钢集团旗下上市平台,集中了央企鞍钢集团的钢铁主业。鞍钢集团被称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从总资产数据看,鞍钢集团算是辽宁省最大的国企。

同时,鞍钢股份还发布了《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透露了公司在员工、环保等事宜上的情况。

公司秘闻注意到,截至去年底,鞍钢股份拥有员工数量3.63万人,拥有在岗员工数量3万人左右。同时,2016年,鞍钢股份招聘“应届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18人。

对比往年数据后,公司秘闻发现,18人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年来鞍钢股份新招应届大学生的新低。

鞍钢股份员工人数去年减少千人

鞍钢股份拥有鞍山集团绝大多部分生产性优质资产,是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核心的企业。

公司秘闻(ID:high3c)从公开渠道查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资产2046亿元,负债1260.6亿元,净资产合计785.7亿元。同期,鞍钢股份总资产910亿元,净资产484亿元。

从一些公开的权威数据看,鞍钢集团应该算是辽宁省总资产排名第一的国企。

此前两年,鞍钢股份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5年,鞍钢股份招聘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209人;2014时,这一数字为336人。

时间再往前回溯。2009年,鞍钢股份曾招聘应届毕业生共568人,其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214 人,拥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354 人。

鞍钢股份“不无自豪”地称,公司为解决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贡献了一份力量。

鞍钢股份在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还称,公司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在生产协力辅助方面,公司外雇劳务人员约2.1万人;在生活后勤协力方面,公司外雇劳务人员约六百人。

“不仅为解决公司所在地区的劳动就业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带动地方经济繁荣,构建合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彼时,鞍钢股份称。

从2009年招聘应届生568人,到2016年招聘应届生18人,相当于8年间下降了97%。

这期间,鞍钢股份基本面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其业绩出现巨幅滑坡。

2015年,鞍钢股份经历了上市以来业绩最为低落的一年。2015年,鞍钢股份全年营业收入5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8.75%;亏损45.9亿元,同比下滑594.94%。

此前的2012年,鞍钢股份就曾巨亏超过40亿元。

业绩压力之下,鞍钢股份展开了大幅度的分流举措,试图降低人力成本。

Wind数据显示,2014年,鞍钢股份员工总人数3.9446万人;2015年,员工总人数降至3.7821万人,较2014年减少1625人。2016年,员工数量进一步降至3.6364万人,亦减少千人以上。

薪酬收入吸引力降低

与此同时,因为业绩方面的因素,鞍钢工人工资也在大幅下滑。

一位鞍钢员工曾经告诉公司秘闻,公司工资体系与企业效益挂钩,最低时候一个月只拿2000块钱,而以前工资高的时候能拿到4000元以上。

3月29日,一位鞍钢的车间主任说,2014年时他能拿到7000元,去年只有4000元,直到今年才刚刚涨了点钱。

早在2014年,新华社就在一则报道中称,近年来,因行业形势不佳,鞍钢的岗位对内部子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不光是对内部子弟吸引力减弱,外地大学生在就业后也有也选择离开的。

鞍钢旗下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对公司秘闻说,他们所以前来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呆了半年就走了,“单位只能每个月给他2000块钱工资”,“而且说实话,外地人在鞍钢没资源,与其在这里耗着,不如去大城市。”

一方面是待遇吸引力减弱,另一方面则是人员的饱和与分流。

一位鞍钢股份中层曾对公司秘闻说,炼铁总厂已经十年没有招新人了,而冷轧厂自从2014年后就没有再进新人。

2016年,辽宁省政府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称,来自鞍山、抚顺、铁岭等二三线城市的用人需求,与2015年相比普遍下降20%左右。

有的大学生外地上学,不愿回辽宁国企

据公司秘闻了解,在辽宁,一些大学生对待本地国企的态度,与父辈大相径庭。

距鞍山不远,抚顺是辽宁又一大工业大市。老王是辽宁抚顺市老虎台煤矿的老工人。

昔日计划经济时代,抚顺有“煤都”之称,老虎台也是重点煤矿之一。如今,抚顺的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而老虎台煤矿已经不复当年雄风。

煤炭工人老王的儿子,在天津上大学后,去了北京工作。如今,他已经将老王接到北京来一起住。

除了煤炭,抚顺的又一大传统产业在于石油石化,此地因拥有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而被称为中国炼油产业的发祥地。

老李是抚顺石化公司的一名老员工,迄今已在此工作30年。跟老李“父承子业”进入这家国营大厂不同,他的几个孩子都没有要留在抚顺石化:女儿留学日本后远嫁东京,儿子则在天津上学,没一点想要回到家乡的迹象。

不过,已经临近退休的老李对儿女的想法表示理解。“以前花多少钱都要进国企,现在年轻人确实不一样了。”老李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