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西策源地 江门再出发

羊城晚报
?
江门夜景璀璨迷人
江门赤坎镇景色
中车江门基地
创业创新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田恩祥
实习生 粱炜瑜 李诗美 胡泽标
“珠西战略”,发轫于江门,主战场也在江门,省的殷切希望,催人奋进。江门市正以当仁不让之势,贯彻落实“珠西战略”、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全力推行“珠西行动”,实施“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并将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提升至十分重要的位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年多来,江门市大动作不断,正行进在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思路??打造三门建设三心
珠西策源地,江门再出发。
当前的江门,已步入了蓄势进发、乘势前行的黄金时期。江顺大桥通车,而随着江门大道、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通道、深茂铁路等接下来相继建成通车,未来江门的区域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珠西地区的地理中心和发展空间最充足的城市。
省委书记胡春华履职广东后,先后5次到江门调研,他对江门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江门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省长朱小丹更是先后6次到中车广东基地视察。
为培育广东发展的新增长点,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珠西战略”、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并把主战场放在江门,提出江门要打造出“三个门”,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放之门”,粤西进入珠三角的“方便之门”,珠三角通向粤西、广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之门”。
“胡春华书记今年到江门市调研时再次强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西战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把‘主战场’放在江门的思路,最早是在江门提出来的。”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到江门履职后,逢会必讲“三心三门”,反复动员广大干部要解放思想,必须抓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江门市长邓伟根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西战略”中,江门是策源地和主战场,也是珠西最有潜力的城市,发展空间非常大。
江门市委市政府认真对照省委省政府对江门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从江门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完善了发展思路:
——在总体目标上,提出努力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全面提升江门综合竞争力。其中经济中心主要是“四箭齐发”,推动江门由制造、旅游、农业、侨务等四个大市向四个强市转变,积蓄发展能量。城市中心主要依托全长约123公里的产城主轴江门大道,贯穿全市经济最活跃的东部三区一市(蓬江、江海、新会、鹤山),并串联了珠江西岸8条高速公路,南北实现广佛核心区直达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对接,东西连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从而带动东部三区一市城市功能重振,并与西部台开恩(以台开快速路推动台开同城为重点)形成良好互动效应,实现“东部一体,西部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依托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东部三区一市为重点,以江门高新区、蓬江区为示范引领,着力打造“珠西智谷”、“珠西数谷”,建设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小微企业云服务示范城市、创新孵化集聚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形成珠西的一个新标杆。
——在实施路径上,提出做好“五个主动对接”,即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发展部署和工作思路,特别是落实“珠江西岸战略”;主动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主动对接珠三角和珠江西岸有机融合的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交通大会战”;主动对接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主动对接粤港澳深度合作和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自贸区,探索工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在发展格局上,实施“东提西进、同城共融”,谋划实施东西板块差异性发展。集中资源发展核心园区,加快非常“6+1”园区建设,推进“六个优先”和“七个一”。
行动??珠西行动力度空前
勤于思、敏于行。
为贯彻落实“珠西战略”部署,江门市已制定出台了力度空前的“1+5”珠西行动计划(即江门珠西行动工作纲要及龙头企业培育、企业改造升级、产业平台扩能增效、重大项目突破、产城融合振兴五大行动方案),以非常措施,抓非常项目,实现非常目标,明确了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由2013年的105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300亿元,在珠西“六市一区”的占比由12%提升到15%的总目标。
具体行动上,江门市首先狠抓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中车广东基地、富华重工、大长江集团、海信、中集五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其次主抓“6+1”园区,统筹资源,重点整合提升东部蓬江滨江新城、新会银洲湖新城、鹤山工业城(鹤城-共和-址山),西部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恩平工业园(米仓-大槐),以及江门国家级高新区,形成江门经济版图的非常“6+1”。
再次坚持“重微”双驱。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项目引进建设,一手抓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在重大项目方面,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82项,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0亿元。在助力小微方面,5月份,在省市的共同努力下,江门市在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审中成绩名列第一,成为全国15个示范城市之一。
“江门要建设‘三心’,江门大道是一个核心项目。”胡春华调研强调,“江门大道要是建不起来,‘三个中心’就很难讲了,沿着银洲湖、江顺大桥整合起来,把珠中江、佛山连起来,对省里都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江门市目前正在打好交通大会战。未来五年,江门全市范围内启动或正在建设的交通项目总投资将超千亿元,着力构建“三大路网、一大枢纽”。“三大路网”即:一是以江门大道为中心的东部快速路网;二是以台开快速路为突破口的西部快速路网;三是内通外联的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特别是江门大道与8条高速公路串联起来,加上已试通车的江顺大桥和广中江高速滨江大桥、江海大侨、潮荷大桥三座特大桥等,江门东联广佛、深港澳两大龙头更加便捷,形成快进快出的格局。目前,江门大道北及江门大道中蓬江段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占总投资的28.8%,力争江门大道蓬江段(五洞-龙湾立交)今年年底建成,2018年实现全线(鹤山桃源—新会崖门)通车。
提升??勾画未来新增长极
“大广海湾对江门将来的发展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所在。这个地方真的是要抱金娃娃的,尽管这个金娃娃我们不知道是啥东西。这是珠三角唯一一块规划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珠三角能够成百公里搞建设的就剩下这一块地。”胡春华对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利用抱有很大的期望。2013年1月10日,他到江门市调研时提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江门作为珠三角通往粤西陆路交通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广海湾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深水港资源,必将有非常好的发展。2013年5月28日,朱小丹到江门市调研时指出,要把大广海湾作为珠三角实现“九年大跨越”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充分发挥江门区位优势、空间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实现江门跨越性发展。
江门大广海湾,南海之滨的美丽海湾,位于江门市东南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东接在建的港珠澳大桥,西接粤西沿海城市,南面南海,北接台山、开平市广阔的内陆腹地,邻近港澳。规划范围包括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恩平市的20个沿海镇(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华侨农场),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7.5平方公里。
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去年12月31日,《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广海湾经济区被正式纳入了全省发展战略,成为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阵地。“建设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传承华侨文化的生态宜居湾区”,省政府对大广海湾的“五个定位”,将其推上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更为江门的发展勾勒了一幅壮美的蓝图。
“要千方百计把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粤澳合作区,并努力提升为国家级合作平台。”毛荣楷强调,大广海湾的开发建设,要做到“近攻远略”,“近攻”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现有项目的落地及推进,形成带动效应;“远略”就是与澳门联手,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力争将大广海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粤澳经济合作区。他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大广海湾开发建设,是这两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江门提出的打造“开放之门、方便之门、辐射之门”的要求以及“珠西战略”的部署,符合《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江门市“东提西进、同城共融”的要求,是江门优化和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粤澳合作、江澳合作的重大举措和行动。
邓伟根也认为,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全省最具潜力,也最具想象力的湾区。“江门能否打一个翻身仗,实现产城振兴,关键看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了。”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现在的这一片土地已经不再沉寂,客商纷至沓来……一个新的发展引擎,一个新的增长极,一个区域枢纽型节点正在凝聚四方力量、等待时机、喷薄而出。 编辑:实习编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