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建 沿线城市暗中“争”气

中国经营报

关注

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黑河市正式开工建设。

按计划,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该管道向中国供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输气量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数额约4000亿美元。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须调整的当下,面对如此大量的天然气“国际大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沿线城市也在暗中争气,希望使用上俄天然气,以改革当地能源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沿线城市争气

一位接近黑龙江省政府部门的知情人士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黑龙江有望争取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落地资源。

“在中俄天然气的事情上,中央或将给黑龙江‘留口’,以前是不行的。”该知情人士表示,黑龙江有望用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天燃气。

知情人士透露,黑龙江高层已经主动联系主管部门,希望获得气源。

目 前中国管道天然气供应基本由中石油控制的西气东输管道和中石化控制的川气东送管道提供。管道由中石油、中石化负责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走向,是根据地方经济 发展状况、地质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不受地方政府影响。如果地方政府需要在管道沿线“留口”,需要中石油、中石化进行规划。

而从既往的经验看,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这些大型天然气工程管线建设,都会遇到沿途省份争夺天然气的局面。以西气东输为例,一线的天然气已严重不够用,越来越难以满足沿途省市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也或将面临争抢局面。

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正式开工修建。这意味着,这条联结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中国境内的起点位于黑河开发区北侧约10公里,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份,配套建设5座地下储气库。

按计划,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数额约4000亿美元。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都是罕见的大单。”黑龙江省科顾委外贸专家组组长、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表示。

据了解,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满足中国国内能源消费增长、改善大气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等需求,并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目前大多数天然气进口以及自身的天然气田都来自西部,而用气市场则是在东部,专家表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将大大改善供气格局。

据测算,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每年引进380亿立方米清洁的天然气,这可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与煤炭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粉尘排放量84万吨。

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开工,面对如此大量的天然气进口,沿线省份也在积极争取俄天然气资源落地。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黑河市市长就向记者表示,黑河今年将启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段的建设,且有计划全市铺设天然气管网,用于民用天然气。

而大庆,作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末站,此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继续途经大庆,被认为将使其资源供给地、集散地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来自大庆海关数据显示,自管道投用以来,大庆海关已累计征收税款300多亿元上缴国库。

有专家表示,管道途经大庆,对谋划争取俄油气落地加工、加快推进大庆综合保税区申报、以及加大能源资源合作与开发等方面都增加了法码。

而就黑龙江全省来看,政府层面也希望能够使用上俄天然气。

“东北是能源缺乏,特别是清洁能源缺乏的地区。在中央部署下,如果俄气在黑龙江落地,可以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中俄合作带来的福利,带动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助推黑龙江能源结构调整。”宋魁表示。

改革能源结构

近两年,东北经济一直处于寒冬,其中黑龙江经济增速回落明显。

2014年,黑龙江GDP增速5.6%,相较2013年下滑超过2个百分点,在全国仅高于山西(4.9%),排在倒数第二,在东三省中最低。

除受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外,黑龙江能源工业占比过重是重要因素之一。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回应GDP问题时曾表示,“黑龙江GDP问题出在第二产业,它占GDP的比重为37.2%,低于全国平均指标,这说明目前黑龙江的能源经济结构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问题被凸现出来。”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10年,能源工业占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的最低比重是53.8%,最高时达到72.9%,而其中煤炭、石油占了绝大部分江山。

官方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能源工业占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56.2%。

陆昊还透露,黑龙江的4个煤城遭遇国际煤价下行的挑战;大庆石油经历了27年5000万吨高产、12年4000万吨高产、未来将调减到3200万吨;去年黑龙江停止了商业性采伐,这些让黑龙江的能源经济结构受到了挑战,而目前第二产业中其它产业难以取代能源经济结构。

在此种情况下,争取俄天然气落地龙江,无疑是改变黑龙江能源结构的一个契机。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走向,尤其利于充分利用黑龙江已有的石油天然气的产业基础。”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焦方义向记者表示,大庆石化产业发达,基础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庆年原油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处于逐年减产状态。大庆油田是我国石油开发史上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油田。不过,经过50多年的开发,它如今已面临资源减少、产量下调的现实。

而从天然气来说,过去在大庆油田的产量结构里,天然气所占比重一直不大,仅不足10%。而在未来,大庆油田的天然气比重将逐渐加大。

根据规划,大庆油田今年计划生产天然气37亿立方米,力争2017年达到45亿方立方米,2020年达到100亿方立方米。

但焦方义认为,从长远看,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庆天然气资源是不充分的。“黑龙江是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目前煤炭、石油、森林资源都进入到资源枯竭阶段。俄天然气的落地,将延长黑龙江资源的生命周期。”

“十三五”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提振东北经济的规划,未来东北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目前,黑龙江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省“十三五”规划。焦方义所称承担的“黑龙江‘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课题研究已经完成初稿,并经过了省相关部门及专家的第一轮评审。

焦方义告诉记者,通过研究,课题组在报告初稿中将“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的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6.5%。

“全国的GDP增长目标基本在7%,黑龙江的这一目标是比较稳妥的。”焦方义告诉记者,目前课题组还在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不过他认为,俄天然气若落地龙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服务业、中高端制造业等在短期内难以立竿见影,而天然气是调整产业结构见效快的一个非常好的替代产业。” 焦方义说。

不 久前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与“十二五”相 比将近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目前民用、化工、发电和工业燃料市场气量增长乏力,未来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动力将会主要落在交通领域。

宋魁认为,在带动黑龙江以燃气轮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东安发动机械制造厂可以生产专门燃烧液化天然气的发动机,让清洁能源广泛用于公交车、长途车、出租车。

另外,在综合配套设施方面,可设立从哈尔滨到黑河、牡丹江、大庆等沿线公路的配套加气站。

能源合作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重头戏。中俄两国天然气谈判已历时10余年,此前早有宋魁等对俄专家及大庆、牡丹江、黑河等地方政府提出“气化龙江”建议及方案,即由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等能源。

如今,伴随着天然气大单的落地。“气化龙江”前景可期。

宋魁也承担了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他认为,此次能源合作还将进一步带动中俄其他战略合作,仅与天然气相关的,包括管道建设、科研合作、相关天然气装备制造等,必要的时候黑龙江还可以参与勘探、设计、人才交流等领域。

去年5月21日中俄双方签署的《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罗斯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国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按计划,2015年12月将完成1422毫米管道试验段工程,2018年完成黑河—长岭段干线和长岭—长春联络线建设并投产进气。

据了解,中俄东线干线管道在中国境内起自黑河、止于上海市,支线为大庆-哈尔滨支线、长岭-长春支线。

西线项目将“认真商谈”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俄两国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重要项目支撑。

因其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影响重大,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这样一个项目却因为价格的分歧,中俄双方的谈判僵持了十几年之久。不过,中俄的另一个战略合作项目--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目前或又因价格原因而被推迟。

去年11月,中俄签署了铺设西线天然气管道的框架性协议,计划向中国提供多至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未达成最终协议。

媒体的报道称,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8月26日在北京与中石油公司领导人就经西线向中国供气举行新一轮谈判,但双方并未取得大的进展。消息人士称, 双方原则性分歧在于价格、数量和供气时间。目前俄不想以较低的价格供气,而中国却不希望以高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价格从西线进口俄天然气。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全长2800公里,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据了解,俄气每年将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向中国提供多至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专家认为,倘若管道建成,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对俄罗斯而言,两笔“大单”也有助于陷入经济衰退的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

对西线项目推迟的原因,除价格外,外媒报道称,中国因经济放缓减少了对天然气的需求,而同时来自澳大利亚等国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量也在增加。

宋魁认为,东线建设的正式启动,将为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的价格提供重要参考。

不过高层已经释放了推进西线尽快达成一致的信号。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8月26日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时表示,要积极推进东线天然气项目并确保按期建成通气,认真商谈并推进西线天然气等战略性大项目。

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较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最近发布的一份题为《我国天然气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其中进口天然气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2%。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天然气外交,或致中国进口俄天然气存在不确定性。

但长期研究中俄能源合作的专家宋魁认为,这方面对中国影响不大。一方面,中俄进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关系,合作态势非常好;俄罗斯出口能源短期内不会改变, 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此外,目前亚太地区能源合作是重点。但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价格和其他问题上,中俄天然气合作还需要长期博弈。

“延期不等于不干,而是会选择更加合适的时机重新启动。”宋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