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南京地铁疏散演练未先告知 市民惊慌随人流狂奔

新华报业网

关注

调查:南京地铁疏散演练未提前告知,你怎么看?

新华报业网讯  “快跑!快跑!”昨天上午九点半左右,南京市民王小姐乘坐地铁一号线到新街口站,刚出车厢,见站台上乘客都在往外狂奔,不知情的 王小姐以为出大事了,弃电梯爬楼梯飞奔出站……惊慌失措的她,跑到站外后才知晓,原来是南京地铁在进行一场“清客疏散应急实作演练”。

很多乘客虚惊一场,说“吓死宝宝了”!直呼自己“被演练”,质疑地铁方面:“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们有演练?”但也有不少市民为如此逼真的演练点赞,认为市民慌不择路的表现说明,“更需要逼真训练”。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地铁利用客流平峰期在1号线新街口站,组织开展了一次大客流车站列车清客疏散应急实战演练。演练模拟 新街口站往迈皋桥方向的1906次列车发生故障,需要紧急疏散车厢内乘客。2分钟,列车清客完毕,乘客安全疏散至站台。“这次演练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一 切都在可控范围内。”为防止清客疏散演练造成乘客恐慌,地铁公司事先在1906次列车每节车厢和新街口站台以及楼梯处安排了穿着便装的工作人员等,预防演 练中发生意外。对昨天的实作演练,地铁官方表示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南京地铁此次逼真演练,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安全质量。实际上,近几年来,深圳、北京等地铁出现不少踩踏等突发事件。去年6月,广州地铁三号线上一 名乘客晕倒,不明情况的乘客中有人高喊“砍人”和“有炸弹”,引发大量乘客恐慌拥挤躲避,造成6名乘客轻微擦伤。北京地铁此前也发生了类似的拥挤踩踏事 件。

地铁恐慌性拥挤事件频发,不仅暴露了地铁安全应急能力,也曝光了公众在危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而恰恰是这种能力,在专家们看来,是可以通过演练训练而成的。

南京法律专家王钧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公共演练必须告知公众,“但演练必须在可控范围内,就是要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人群中进行”。对于此次南京地铁“逼真”演练,王钧说,“这当中应该重点关注老弱病残孕人群,确保公众最大安全。”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海波教授说,南京地铁应急演练“不告知”有“不告知的道理”。应急演练要逼真,要实战,需要模拟突发事件的真实场景。因 此,这类演练不仅可以不事先告知,还需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包括一些极端的场景。当然,由于未事先告知,可能会造成恐慌,甚 至可能造成伤害,这就需要事先对应急演练进行精心的设计,尽量避免造成伤害,因为这些都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的真实后果,本身就应该纳入应急预案。

“另一方面,‘政府的应急管理’需要公众的参与。”张海波教授说。目前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实践来看,公众参与都是重要的经验。

据专家们介绍,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和实战演练已经纳入小学生教学课程。日本公共安全教育,从娃娃就开始训练,自幼儿 园开始,孩子就会接受各种安全教育课程,并定期模拟“逃生”。6至12岁的孩子就有消防、防震等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导孩子在危急时逃生自救的技能。日本地 铁会定期在乘客不知情情况下,进行停电、疏散等演练,乘客习以为常。美国消防、地铁也经常举行各种“灾难演练”,美国红十字会设置专门的网站推广“灾难演 习”课程计划,并建议社会、学校勤加“实战”。

日本、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发生重大事故或险情时,公众能够保持镇静、紧急疏散是十分必要的,而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平时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来养成。

“当然,在演练过程中,也要防止管理权力滥用的现象。”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小冰说,比如,要在保障公众安全和民众的承受能力之间寻找恰当比例,把握好“度”。

调查状态:已结束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你是否赞成南京地铁疏散演练未提前告知的做法?(必选)*

赞成,提前告知就失去了演练的效果和意义了
反对,如造成混乱引发踩踏后果不堪设想
说不清
2.

你认为市民惊慌狂奔原因在何?(必选)*

人遇到危险时的正常反应
缺乏与疏散相关演练和教育
其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