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东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南方日报

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东莞市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成为中国南海之滨文明城市群中的七座城市之一。两会上,珠三角文明城市群建设成为广东代表热议的主题。其中,继2008年、2011年之后,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东莞,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认可。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说,自己已经到东莞15年了,看到更多新莞人融入这座城市,像当年帮助过她的人一样,对新莞人施以援手,“我们都经历过迷茫,不过没关系,这里是东莞,处处有爱,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代表们的点赞,可谓来之不易。自2011年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以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为引领,全面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交出了“两个文明”建设好的答卷。

“志愿”“诚信”之风温暖人心

曾香桂说,自己是外来工代表,特别关注民生。近年来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障民生、普惠于民,还广泛建立了一支支志愿服务队,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一系列多种规模、各种层次、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正如她所说的,志愿服务之风已经吹遍东莞的土地。作为东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省级示范点,南城白马社区以“社区文化”建设为统领,推行“五善”行动,努力打造幸福和谐新社区。在白马社区有个温暖别致的“爱心屋”,发动辖区修善念、行善举。截至目前,“爱心屋”已经收到捐赠的闲置日常生活用品和衣物数百件,有20多户社区居民领到了爱心物资。

而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该社区已经建立11支志愿服务队,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这是东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东莞,这样的示范点已是全面开花。截至3月9日,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6.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4149个、志愿服务项目达3.33万个、累计服务时长达907.4万小时,实现了597个社区(村)志愿服务站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物业小区、大中型企业志愿服务队伍“四个全覆盖”。

姚锦柱是深耕于莞邑大地的“五星”志愿者,他坚持志愿服务工作20年,累计服务已超过1万小时,获评“中国最美社工”。他还创建了全市首个“志愿者之家”和首支专业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了国内首个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指导中心,并连续4年组织策划了“爱心月饼”“全家福”“古树保育”“居家温暖”等多个公益项目,成为东莞志愿者服务工作中的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诚信建设同样也在东莞开展得如火如荼。2014年6月19日,东莞市在全省率先召开首场企业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此后,市文明委连续召开多期新闻发布会,常态化通报相关情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围。

“东莞好人”成为城市名片

熊玉香是在东莞长安胜百吉鞋厂干了20多年的清洁工。她省吃俭用,每个月都坚持寄钱回家供其儿子念书;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信,用朴实的道理教育孩子。2014年9月,儿子毛石清博士毕业后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清洁工培养出博士儿子”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和社会民众广为传颂。

2015年2月,熊玉香被评为东莞年度“最美人物”。和她一起当选的还有另外10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东莞好人”。2014年,东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好人推选和褒奖力度,共有117人获评“东莞好人”,成为东莞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同时,东莞创新活动形式,轮流在全市各镇街举行好人颁奖和交流活动,在这项活动的首站横沥镇,就因“东莞好人”频繁占据各大媒体版面头条,被称为“好人辈出、好人接力、好人森林”现象,演绎出“小城大爱”的传奇。

徐祥龄老人就是这座小城里的伟大丰碑。2004年,有着香港“外展社工之父”之称的徐祥龄和夫人谭翠莲拿出自己100多万元的退休金,来莞创立了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这是全国首家非盈利性质的民办外来工服务中心,专门为广大新莞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多年来,该中心先后帮助了数十万人次新莞人和弱势群体。徐祥龄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社工人物”。

除了徐祥龄,爱岗敬业的曾香桂、诚实守信70载的“牛经纪”张杨锦、冒大雨施救摔伤老人的路虎车主程善道等好人好事和东莞“好人接力”现象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上百家境内外媒体关注报道,“东莞好人”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成为东莞又一标志性“城市名片”。

三年投入683.3亿元普惠于民

三年来,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促进城市文明水平再提升。全市持续开展整治专项行动,“涉黄”问题得到较为彻底整治,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的肯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弘扬见义勇为行为、“我们的节日”活动、道德讲堂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志愿服务三个“全覆盖”、学校少年宫建设、设立200万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基金”、东莞特色美丽乡村建设等20多项经验做法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肯定。

与此同时,东莞也以前所未有的举措推动创建成果普惠于民。三年来,东莞投入683.3亿元发展民生事业,仅2014年就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助金10.5亿元。2015年起,东莞明确每年1月份固定发放元旦春节价格补贴。今年1月,东莞对困难群众60482人每人一次性发放元旦、春节价格补贴510元,合计3084.58万元。相比去年,补贴对象几乎翻了一番,补贴标准增长了2.4倍。

今年2月,在莞城工作的郑金水考取了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资格证,没想到拿到了3500元的培训补贴。和他一样的还有数万名异地务工人员领到了相应培训补贴。东莞实施异地务工人员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2014年发放就业培训补贴3.2亿元。此外,东莞的创业贷款增长了13倍。东莞还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体系和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并连续十年提高基本养老金,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

撰文 靳延明 摄影 胡国球

■声音

要以“三连冠”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围绕全国文明城市的巩固提升,认真抓好当前乃至“十三五”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推动东莞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3月5日,徐建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时说

一个地方光有物质财富是无法长久的,只有强大的精神文明才能为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才能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为社会所公平共享。

——3月5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莞将建设“四个之城”

践行核心价值观

1.“好人之城”:开展“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评选“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警察”“最美司机”“最美环卫工人”“最美社工”“最美律师”“最美家庭”等。每月评选并在各镇街轮流发布“东莞好人”。加快设立“好人基金”,用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落实道德人物津贴待遇。

2.“志愿之城”:各镇(街)要全面落实社区(村)志愿服务站实现“五有”(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有制度)。在全市宣传推介100名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村)。研究设立“东莞市志愿服务专项基金”。

3.“希望之城”:深入推进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工程,各镇街(园区)要确保实现公办小学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并根据实际向民办小学拓展。推动镇(街)根据需要、合理布局,新建或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宫)。

4.“幸福之城”:广泛动员组织市民积极参与读书学习、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环保公益等健康活动。提升东莞读书节、市民学堂等学习品牌,深化“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村)”“书香家庭”创建活动。

(原标题:东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