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外媒: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后习理论呼之欲出

参考消息

关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春节刚过,《人民日报》25日开始推出系列文章,论述习近平的“四个全面”理论,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称之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人民日报》今天还引述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的评论称,对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的当代世界,“四个全面”具有推动世界治理思想变革的重大意义。

官媒高规格论述“四个全面”引发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评价,除了展现中共治国理政的新布局,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已经具备成为“理论标志”的条件。

官媒以高规格宣传解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5日报道】中国党报《人民日报》周三发表评论员文章,把习近平的执政理念总结为“四个全面”。这是中共第一次完整提出习的政治纲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习理论”呼之欲出。

文章说: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习近平2012年执政伊始即提出“中国梦”的口号,但这个官方表述尚乏理论色彩,已被诟病内涵不清晰,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且官方解读与民间解读始终存在分歧。用“宪政”、“法治”等概念解读中国梦的言论遭到压制。

这一次,“四个全面”被《人民日报》称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其提法显然是为了把新口号加以理论化,甚至希望提升到可以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比肩的高度。

中共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提出自己标志性的思想理论,作为执政纲领及其个人的政治遗产。习近平上台两年后,第一次推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5日报道】题:习近平希望以“四个全面”在中国政治史占据重要地位

在上任两年多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布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有段时间,有人认为他会使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来表述,这是他上台后不久提出的概念。如今看来他有了不一样的决定。

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和其他中国媒体25日纷纷全面报道习近平开始称之为“四个全面”的理论。

除了小康社会,其他口号都与习近平密不可分,习近平在推进法制改革的同时严厉打击了共产党各级党员的腐败行为。

报道说,这不是中国新闻界首次提到“四个全面”。习近平在去年12月视察中国东部省份江苏时引入了这一提法,这个口号本月早些时候零星出现在中文新闻网站上,但大规模宣传这一理论,今天还是头一次。这表明它在党内高层获得了普遍承认。

目前还不清楚习近平的新理论会对实际政策产生何种影响。在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很快将于北京召开之际,有一点是明确的:全国各地的官员会争先恐后对其展开全面学习。

【法新社2月25日】在习近平主席推广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品牌之时,今天中国国营媒体对他新公布的“四个全面”政治理论的报道随处可见。执政党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专门用一篇头版社论来阐述这四点方针。

这些理念会成为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的首要新闻,而官方的新华社也会播发关于这些理念的政治理论——全国的新闻媒体将会转载。

报道说,习近平去年12月视察江苏期间首次提到这一思想,某党刊上周刊登了介绍它的文章。但今天的宣传是首次对此进行大规模宣传。

外媒热议《人民日报》推习近平“四个全面”系列文章,称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习理论”呼之欲出。

具备成为“理论标志”条件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6日报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昨天开始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高调颂扬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12月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中共“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这意味着“四个全面”不仅将是下月“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年会)上的“主旋律”话题,还可能作为习近平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写进党章。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过去两个月来,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四个全面”。新华社、《求是》杂志等官媒虽然对此进行了及时报道和解读,但似乎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人民日报》利用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这个时间点,隆重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首次对“四个全面”进行“权威定义”。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前晚发文解读说,昨天这篇评论员文章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火力。而系列评论员文章,正是为了全面梳理、总结“四个全面”这一重要新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四个全面”背后的“简约不简单”。

《人民日报》将“四个全面”概括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总纲”,并将习近平2012年11月主政以来的主要言行和足迹,都与“四个全面”挂上了钩。文章说,从中共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文章强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在中共历史上,官方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只有两次。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949年中共建国前,中共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也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先后作为“指导思想”被写进中共党章,成为中共前四代领导人的“理论标志”。如今,主流官媒以“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宣传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并将其提升至“新飞跃”的高度,难免让外界猜测官方是否要将“四个全面”打造成习近平时代的“理论标志”。

习近平主政以来,已提出“中国梦”、新常态等概念,都得到官媒的大力宣传。但“中国梦”比较务虚,新常态偏重经济,也难以彰显习近平在反腐、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适合作为“理论标志”。而“四个全面”设定了中共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也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执政后的所作所为,具备了成为习近平“理论标志”的条件。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5日】国家媒体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之前广泛报道习近平主席的政治理论,着力推广他治理中国的构想。

报道说,内地媒体对“四个全面”所做的最新阐释延续了党的领导人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理论的传统。各级干部都会引用它们来宣示自己对党的政策的支持,它们也被视作领导人努力构建自己政治遗产的做法。

人民大学学者张鸣说,“四个全面”是比“中国梦”更具体的政治口号。他说:“相较于‘中国梦’,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四个全面’(的理念)。”

将成指引发展权威方针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26日报道】中国媒体展开一场闪电般的宣传攻势,着重阐述习近平的“中国战略蓝图”——“四个全面”。这一概念值得任何对习近平会将共产党和中国引向何方心存好奇的人仔细研究。

“四个全面”将成为中共指引中国未来发展的权威指导方针。

报道援引《人民日报》的报道指出,这4个概念中的每一条都与一系列互有交叉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也与这些目标有密切联系。

中国媒体奏响的主旋律是,这些目标意味着对于解决治理问题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承诺。《人民日报》说,“四个全面”是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25日报道】题:习近平跻身哲学家行列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农历新年前的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主张要以前任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指导。

报道说,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也讲到了自己的理论,他把自己的准则称为“四个全面”。这一表述隐藏着给国家发出的让中国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强国的行动指示。

中共领导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理论。每个理论也都具有自己的历史地位。目前来看,习近平推出其“四个全面”的理论用了最短的时间。

《求是》杂志说,“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民日报》写道,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认可是证明习近平作为中共领导人合法性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习近平不仅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而且还在去年秋天把书名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选集推向市场。他在书中描述了由他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概念。该书仅在中国的销量就超过1700万册。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25日报道】习近平上台两年后,人们预期的“习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四个全面”。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时政评论员刘锐绍说,这实际上是习近平在给“中国梦”做具体解释。他说,习近平一上台就提出“中国梦”,此后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又提出“四个全面”,是将“中国梦”条理化、具体化。

许耀桐则认为,习近平提出的理论很有新意,新就新在“全面”二字。他说:“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