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me too”诞生的前世 女权运动在网络上的今生

地球日报

关注

来源:城阳骑手郭建良

“#me too”(我也是)并不是第一个揭露妇女性骚扰的传播符号,“#me too”的前世是“#aufschrei”(呐喊)。

2013年,德国女记者希莫尔莱希(Laura Himmelreich)使用“#aufschrei”这一传播标签披露自己遭受一名政客性骚扰的经历后,随后,“#aufschrei”就在德语推特上掀起了一场有关性歧视和大男子主义的热烈讨论。“#aufschrei”也因此获得了“格里姆网络奖”(Grimme Online Award),这是一个由德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奖项——格里姆奖派生出来的一个奖。

下图是有关希莫尔莱希与“#aufschrei”介绍网络截屏图。

希莫尔莱希的“#aufschrei”得到许多人的相应,这其中就有作家、女权运动者韦茨雷克(Anne Wizorek),她不但在互联网社交媒体“#aufschrei”下发推文,还在现实生活中的“#aufschrei”传播标签下发表演讲,将这一活动由线上扩展到线下。

作家、女权运动者韦茨雷克演讲

2017年10月,当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发起“#me too”(我也是)运动的时候,韦茨雷克立即响应,成为第一个在“#me too”下回帖的人。

韦茨雷克以其作家的视野,对“#me too”运动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她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网络舆论的短期效应。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只单单对可怕事件本身进行揭露而没有超越和突破,这让人感到沮丧,“我们应该把它们归纳进社会环境,思考什么是它的社会土壤、社会大气候,以导致女性站出来揭露这些丑恶行为之后,却往往受到攻击?”

韦茨雷克认为,当然不可能指望最多只能写140个字符的推特把问题讨论得水落石出,她说:“推特是活跃思想的工具,有了新思路,就可以开启辩论。但如果还将继续拓展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就必须换到其他媒体平台上去。”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