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国赶超日本后 两国进入探索新型合作关系时代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作者 小原雅博

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 日本前驻上海总领事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致以衷心的祝贺。

中国是日本的邻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我国得以从贵国汲取了诸多文化、制度,并发展至今。但就是这样的中国,在近代也遭受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侵略,深受重创。这段历史也难免会对贵国的政治和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70年,正是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这一宏愿在政治、经济上不断努力累积的70年。

贵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也曾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但在1978年,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于尔后30多年连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14亿人口中大多数都已摆脱贫困,其中,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也呈扩大趋势。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其作为“世界市场”的存在感也不断得到增强。

中国取得如此的经济成就,对于日本和世界来说都是机遇。但与此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公平竞争等需要改善的问题也不在少数。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如果要在今后持续地发展下去,大胆地推进改革开放,拓展以互惠为基础的双赢关系是题中应有之义。

巨大且充满多样性的中国,其所面临的复杂艰巨的问题远远超出我们日本人的理解范畴之外。如何平衡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如何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已然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并着手一一应对。包括我在内的海外专家,对中国的这一系列努力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对此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现如今,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权力指归为何?又将如何运用自身的权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随着中国的崛起(复兴),世界的力量平衡出现了变动,国际秩序也发生了变化。国际秩序是权力体系,也是价值体系。与权力体系密切相关的中国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投入自身的力量,这一点无疑值得期待。

关于价值体系的讨论尚不明朗,或许也可以说,在充满多样性的亚洲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共同价值。曾几何时,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的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作为从多元亚洲中诞生的灵感,“作为方法的中国”的论调也充满了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构想如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双赢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那么“作为方法的中国”也可以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

最后,作为一个小插曲,我还想提一下为中日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

从1979年开始的对华ODA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其中,日元贷款对中国铁路、港口、机场、发电等经济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也在医疗、教育、农业、环境等领域支援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在日本外务省承担日元贷款和无偿资金合作的相关工作,深感其作用之大。

2007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讲话,对日本政府和国民支持、支援改革开放表示感谢。中国的报纸也刊登了评价日本援助的报道。

“30 年前,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50 美元,外汇储备仅为1.67 亿美元,接受日本政府 500 亿日元贷款(2.2 亿美元)。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 达2000 多亿元人民币……可以想见,没有日本,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会前行,但毫无疑问将会出现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但是历史选择了日本,邓小平选择了日本,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助推器之一,中国由此生机勃勃,至今受益匪浅。”(《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23日[日文原文为12月24日,经确认为12月23日的报道])

200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发表了关于“战略互惠关系”的共同声明。作为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对中支援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我们在与中国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借鉴神户地震重建经验总结了“一揽子”支援计划。在洞爷湖峰会举行的日中首脑会谈期间,福田康夫首相也向胡锦涛主席传达了这一信息。当时包括陪同出席的我在内,深感那一刻是两国政府心意相通的瞬间。

2010年,中国在经济规模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宣告着中日之间进入了探索新型合作关系的时代。去年安倍首相访华时,宣告了日本对华ODA的结束,中日经济合作就此转向“第三方市场合作”。

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积极构建双赢稳定的合作关系有着前所未有的深刻意义。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认识到,中日合作是实现两国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肯綮所在。

以上文章为新浪新闻联合《小康》杂志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知名学者看中国”之日本篇

      点击浏览 印度篇 中国式脱贫奇迹:印度从中能够学到什么

                     伊朗篇 伊朗学者: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让发展中国家更信任中国

                     俄罗斯篇 俄学者:中国的成功秘诀和通向新成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