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西兰枪案惊动澳洲民众:事发后安检变严 警察持枪巡逻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3月15日,发生在新西兰基督城清真寺的一场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总计49人不幸身亡,逾20人重伤。袭击过去不足一个月,新西兰通过了新枪支法,将禁止使用所有类型半自动武器和突击步枪。袭击牵动全球,特别是与新西兰仅一道海岸线之隔的澳大利亚,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就来自那里。

来自布里斯班的Frank在事件发生时正与家人在新西兰旅行,住的地方离恐袭事件只有半公里左右。回忆起当天的情形,Frank心有余悸:“我们是在恐袭当天早上离开了基督城去了凯阔拉,所以就躲过了恐袭这个事情。”

“后来因为我们还要从基督城返回布里斯班,所以也在担心基督城到时候全城戒严。因为当时听新闻说整个基督城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很大的购物中心,那个地方也整个封锁起来了。”

被问及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来澳三年的留学生Daniel表示非常震惊:“看到新闻后,我马上打开谷歌地图,搜索离我最近的清真寺。因为我怕有其他类似的恐怖袭击发生,我想确保我周围是安全的。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真的挺大的。”

另一位国际生Oliver也难掩不安:“我确实被吓到了,考虑是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让我觉得我们也并不安全。我接到不少家里打来的电话,朋友啊亲人啊,他们就问我在哪,因为在他们看来,澳洲和新西兰就是一个地方。”

枪击过后新西兰警方逮捕了三男一女,其中一名男子被指控犯下谋杀罪,随后澳总理莫里森确认这名男子为澳大利亚公民布伦顿·塔兰特(Brenton Tarrant)。莫里森回应:“我向所有的澳洲人民保证,我们已经采取了所需的紧急应对措施以保证澳洲人民的安全。”

事件过后返澳的Frank亲身体验到了安保措施的加强:“布里斯班的安检明显比平时严格了很多。基本每一个入境的人的行李都要进行X光和开箱检查。包括回到布里斯班后发现,布里斯班市区的警察明显增多,警察会突然把你拦下来,让你打开后备箱,然后检查你后备箱里有没有什么可疑物品,这在之前很少(发生)。”

Frank称返回布里斯班后经常看到一些持枪的警察在市区周围巡逻,也从巡警朋友那里听说了当地警方配枪出勤的新规定:“他们之前在警察出勤时是不允许配枪的,他们需要把警枪放在保险柜里留在警局。但现在来说,他们上班下班都必须要持枪。”

(悉尼大学校长发给全校学生的邮件)

澳洲当地高校也对这次事件十分重视。袭击发生的一周后,悉尼大学全校学生统一收到来自校长迈克尔·思彭斯的邮件。思彭斯校长对事件的受害者深表同情,并强调悉尼大学是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大学,反对任何种族和宗教歧视。如果此次事件对学生造成任何身体或心理上的影响,学生可以向学校寻求帮助。

在悉尼大学交换的美国学生Claire表示:“说实话我并不会(觉得澳大利亚因为枪击事件而变得不安全),非常庆幸我能这样想。相比起来,在美国枪击事件可能更为频繁。所以虽说会感受到一些不和谐,但这次事件并没有改变我对澳洲的印象。”

相比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枪支法案较为严格。私人持枪必须拥有政府发放的持枪执照,而执照的申请需要恰当明确的持枪理由,例如射击俱乐部会员或捕猎。每人所能持有的枪支和子弹数量也有所限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持枪执照可申请理由)

同时,澳大利亚签署了国际武器贸易条约,这个条约旨在监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武器流通。

武装暴力与枪支法案研究教授菲利普·阿尔珀斯(Philip Alpers)在接受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太平洋地区就剪裁军队和武装问题达成了区域共识。我们没有武装团体,没有很多暴力事件,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区域之一。如此少数的武装暴力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社区没有大量非法武器…这需要有先见之明,意识和防范是这其中的关键。”

为了表示对新西兰以及穆斯林的同情和支持,3月17日,超过3000人在新西兰驻悉尼总领事馆门前进行游行集会,反对任何种族、宗教歧视。

目前在澳读研的中国留学生Lin坦言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这个新闻其实挺有冲击性的,因为当听到又有一个恐袭发生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有穆斯林在进行恐怖袭击’。但当消息进一步报道之后,发现进行恐袭的是一个白人。…恐袭并不是一个宗教性的东西,而是一个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的惨绝人寰的行为。”

文/新浪国际澳大利亚观察员芮林思 王满地 毛佳 艾小乐

编辑/李诗陶

来源:全球青年说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