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世界警察”拿错剧本?特朗普为何爱上“主权”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9月25日,一年一度的纽约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首脑或政府代表的注视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字一顿发表演讲,阐述自己政府的对外战略主张。

“美国不会对你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作风或宗教信仰多加干涉,但你们也必须尊重我们的主权”。

台下,美国代表团的三位成员,国务卿蓬佩奥、国安顾问博尔顿及驻联大代表黑莉,面带笑容地看着总统向世界宣布美国的“主权”新概念。

然而就在2年前,在同一个演讲台,即将卸任的奥巴马向当时在场的各国首脑和代表呼吁,各国要团结一心开展合作,并警告“拒绝全球一体化的人,最终将面对国家、种族和宗教对立引发的冲突”。

(2016年,奥巴马任期内最后一次联大演讲。)

奥巴马的主张,与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主张与实践一脉相承,从中东到东亚,从索马里到巴尔干半岛……美国对外干涉言行,无论政治插足、还是发动战争,一直没有停歇。

这也让美国落得个“世界警察”的称号。“人权高于主权”,也是多届美国政府引发全世界范围内争议和批判的主要理念。

然而,自从特朗普入主白宫,美国好像一夜之间换了“角色”。

路透社评价,特朗普9月25日在联大的演讲,似是与当日伊朗总统鲁哈尼互相“拿错了剧本”,特朗普为主权唱赞歌,鲁哈尼则在大力维护国际体系的合法性。

特朗普想让美国“换角色”?

若论“主权”历史,美国走在世界之先。

1830年,托克维尔就写到,“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最能体现主权在民的精神,对主权的保护最能体现在对社会的应用中,那肯定是美国”。

但近代以来的美国,主权观很少成为在其对外行动的主要理念旗帜,因为美国政府的很多对外言行,都在挤压甚至破坏他国的主权。

“1919年,美国迈出了建立国际体系的第一步,建立凡尔赛体系。自此之后,维护主权和实行必要的国际合作,就成了美国面临的永恒矛盾”,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员,《主权战争:美国与世界的调和》一书作者Stewart Patrick说。

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小布什在2006年的联大演讲中多次试图说服联大成员国,接受美国“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

“我们必须支持善良、正直的人民来改善这一充满疮痍地区的梦想。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也能帮助实现联合国的崇高理想”。

(小布什在联大发表演讲。其在任期间美国的对外干涉行动密集。)

奥巴马也在他结束总统任期前的最后一次联大演讲中坦言,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联合国的“约束”,以维护国际惯例。

奥巴马所谓的“国际惯例”,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始终视之为“普世”的价值观密切相连。为了这一“人权”,美国愿意让渡“主权”。

但到了特朗普,这位另类总统,想让美国这一世界超级大国,换个角色——我更想要主权!

2017年9月19日,特朗普第一次联大演讲,也是他一次在国际场合的公开亮相。在41分钟的演讲中,“主权”被提到多达21次。

(特朗普上任后,言必称“美国主权”。)

这段演讲的写手,是特朗普的资深白宫撰稿人,32岁的史蒂夫·米勒。他正是日后引发美国政治地震的边境“骨肉分离”政策的推动者,以白宫内在移民问题上奉行最为强硬的排外立场著称。

在联合国的演讲台上,特朗普坚定地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向一个没有经过投票选举、没有责任机制的国际组织放弃我们的主权”。

9月25日的联大演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到“主权”。他的主权至上观,可以追溯到竞选时期。

2016年9月30日,已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第一次在演讲中提到“主权”。彼时他正陷入与希拉里的“拉锯战”,两人刚结束第一场总统辩论。

“希拉里在不同场合对TPP大加赞扬……她不想保护美国人的工作,也不想保护美国的主权。”特朗普说。

TPP是一个跨国多边贸易协定,但贸易背后,巩固所谓“自由民主”的共同价值观,是奥巴马政府推进这一协定的重要理念。

在大选投票前夕的一次竞选活动上,特朗普再次大赞英国脱欧获得了“主权”。

“他们从限制主权的世界政府、国际贸易协定、国际移民条约中解放了出来”。

在另一次的竞选演讲中,特朗普指责希拉里的移民政策是“打开边境”,称这是对主权的破坏…

(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与希拉里辩论。)

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总结,特朗普“主权观”有三点内涵:一、美国的事务只能由美国决定;二、国际组织及联盟制约美国的行动;三、在与美国利益相关的事务上,美国可以与其他主权国家合作,但是合作的方式必须是公平的。

上任后,特朗普也在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多边贸易政策、追求美国能源独立政策时称,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主权”。

“但特朗普口中的那个不公正,总是占美国便宜的国际体系,正是美国自1900年一手建立起的产物”,纽约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John Fousek评价,“因此说国际体系伤害美国主权,是毫无依据的”。

美国外交学人杂志专栏作者Bruce Jones就“算过账”,在联合国,美国的行动自由很少会受到限制。他举例,美国能在安理会一票否决,因此任何对美国不利的动议无法通过;国际刑事法院确实有权对美国公民犯下战争罪的情况发起调查,但前提是美国司法系统本身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发起调查。因此从实际情况来说,国际刑事法庭并未对美国构成威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特朗普强调“美国主权”,实际就是“‘美国优先’面前无盟友,私利面前无规则。”

“特朗普追求的不只是获利,还是相对获利——比其他国家都多。这也就放弃了美国一直以来维系的国际规则。”

被特朗普“工具化”的主权

特朗普不只强调美国主权至上,还对外“兜售”自己的主权观。他多次提到,自己对世界的愿景是一个由独立、繁荣的主权国构成的世界。

在访问波兰的演讲中,特朗普盛赞波兰的“爱国主义”,称是波兰民族为国家奋斗的精神,让波兰从被纳粹及苏联占领后走了出来,“美国、波兰、及欧洲各国都是个人自由及主权的拥护者”。

“特朗普主权观存在内部矛盾”,《大西洋周刊》的编辑Peter Beinart批评,“在美国的主权问题上,包括移民、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包括移民议题,特朗普都是班农派(推行主权)。但是提到除俄罗斯外的他国的主权,特朗普就明显拥抱了共和党精英的介入主义思想”。

在特朗普的首次联大演讲中,他因一席对金正恩“火箭人”的个人攻击让国际社会惊愕。今年,他又再次对伊朗政府严厉批评。他称“伊朗领导人散布地区恐慌”,称伊朗“支持恐怖分子,出资支持在叙利亚及也门的杀戮”,并骄傲地表示美国的制裁已在打击伊朗方面起了成效。

今年4月,特朗普也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称是要给动用了化武的阿萨德政府释放信号。

(去年4月,特朗普命令对叙利亚展开空袭行动。)

为什么特朗普一边高呼美国主权至上,一边采取破坏他国主权的行动?

“特朗普的演讲之所前后矛盾,原因在于他缺乏一个深思熟虑的外交政策”,纽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John Fousek表示,“特朗普是一个基于冲动而行事的人,他比较在意的几个议题,包括移民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会在他的所有演讲中反复出现”。

“尽管原则上各主权国平等,美国是所有主权国家中,主权自由度最高的国家”,Fousek教授评价,“因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追求单边行动自由的最大化”。

刁大明则评价,相较于历任总统,特朗普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实用,“他可以不相信某个意识形态,却可以利用该意识形态来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不管是批评他国领导人专断,还是下令对叙利亚发起空袭。

“特朗普的意识形态背后有很强的目的性。”刁大明说。

特朗普主权观背后的人物

在特朗普两次联大演讲期间,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国安顾问换人了。

现任国安顾问博尔顿,2003年曾出任小布什政府驻联合国代表,是出了名的鹰派人物。在结束任期后,博尔顿出任美国国家智库(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研究员,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表达其对国际组织、国际合作质疑态度的文章,“如何不给联合国出资”,“伊核协议不值得挽回”,“朝鲜问题的军事选项”…。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Jack Goldsmith评价,如果去翻看博尔顿2015年发表在《芝加哥法学研究》上的一篇论文,“我们应该拿全球治理当回事吗”,会发现与特朗普此次联大演讲对主权的态度如出一辙。

论文的开篇,博尔顿写到,“我,作为一名坚定不移的美国主义者,相信全球主义者的好时代已经终结。。。全球主义者借着冷战结束的时机来推行自己的政策意图。通过无数场会议、无数个决议、无数次社交场合,建立了这个巨大的,如冰山一般的(国际治理体系)网络”。

“尽管不清楚特朗普第二次联大演讲的写手是谁,可以肯定的是博尔顿有巨大影响”,纽约大学教授Fousek表示。

无独有偶,9月10日,在美国知名保守派大本营联邦主义者协会上,博尔顿发表了他出任国际安全顾问后的首个演讲。他以“保护美国宪法及主权免受国际威胁”为题,全盘否认了国际刑事法庭存在的意义。“国际刑事法庭,不管是出于任何原因或目的,都缺乏合法性;国际刑事法庭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死亡”。

博尔顿主要在演讲中批评了国际刑事法庭的两点作为。一是法庭的检察官去年要求对阿富汗美军涉嫌犯下的战争罪进行调查,二是巴勒斯坦在法庭起诉以色列侵犯人权。

14天后,在特朗普联大演讲前的“吹风会”上,博尔顿不出意外地向记者宣布,今年总统的演讲主旨,与去年一样,仍将是主权。手拿宪法,博尔顿说,“宪法是我们认可的最高权力”。

(博尔顿是影响特朗普主权观的幕后关键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特朗普的联大演讲,21次提主权,也确实打上了博尔顿的“印记”。

在特朗普在演讲中高呼“美国要由美国人来治理”时,台下微笑的,还有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

黑莉也在“吹风会”的现场。她称,“我们政府的唯一目的,是让美国民众为我们骄傲,我们的行动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她也为特朗普去年的3个“退群”行为辩护,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伊朗核协议及《全球移民协议》。

这位特朗普最看重的女外交官说,特朗普的目的是“不能让国际组织对美国及美国人民造成约束。”

在黑莉出任联合国代表的1年半间,她践行了“不让美国受到约束”这一原则。

去年12月,在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联大提出动议谴责此决定,而黑莉代表美国,成为了唯一一个反对此决议的安理会成员国。会后,她宴请所有投反对票的联大成员,感谢他们与美国的友谊,同时警告投赞成票的成员国,“美国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我们因为行使作为主权国家的权力而被围攻”。

为特朗普的主权至上观喝彩的,还有特朗普的“老伙计”班农。

(特朗普与班农。)

《华盛顿邮报》在查阅了班农自2004年起接受的采访后发现,班农早年展现出的世界观,构成了特朗普竞选及执政理念的基石。

2015年,在一次广播采访中,班农在谈到多边贸易协定时,提起了《格列佛漂流记》,“我们不应该像格列佛一样,被小人国上的人把手脚束缚住”。他指的是格列佛刚到小人国时的那一幕,“我们正在像这个方向发展,但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而在2016年的广播节目中,他又提到了维护美国主权的核心是减少移民,“工程专业里,全都是来自南亚及东亚的学生…他们就是要来抢走美国人的工作”。他多次表示,“合法移民对我们难道就不是问题吗?”

甚至在被特朗普解职后,班农依然对白宫继续施加影响。班农备受极端右翼欢迎的Breitbart新闻,仍然在为特朗普“夺回主权”镇臂高呼。

Breitbart新闻评价特朗普的联大演讲,“带领了世界拥抱主权的新潮流”——“世界的新趋势,不是向着小布什的新世界秩序发展,不是向着全球民主,不是向着跨国主义和国际组织,民族主义和主权正成为核心议题”。

(马克龙在今年联大上发表演讲,批评特朗普的主权观。)

24日,特朗普结束联大演讲后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走上了演讲台。虽然全程没有提到特朗普,但几乎句句是对特朗普的批驳,“朋友们,我也认为国家及人民应充分享有主权…但我们应该对民族主义保持警惕,他们借着主权的名义来发起攻击”。

“只有合作起来共同行动,我们才能维护国家及人民的主权”,马克龙说。

文/喻静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