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化票房为政治”?印度大选将至政治电影密集上映

环球网

关注

原标题:“化票房为政治”?大选将至,印度政治电影密集上映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印度总理莫迪19日在孟买为国家电影博物馆揭幕,并在参观后发表讲话谈道,电影是“沉默的力量”,是国家的“软实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促进国家发展。

随着大选临近,讲述印度政坛人物的政治影片接连被搬上大银幕,个别影片还被不同程度地贴上了政治化标签。

大选前狂拍政治电影

1月11日,《意外总理》和《外科手术》两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同步上映。前者讲述上届总理曼莫汉·辛格的执政秘辛,后者则大谈现任总理莫迪执政期间,其领导的一场印度军方反击激进派的复仇之战。尽管《意外总理》上映以来的日均票房不及《外科手术》,首周票房1.75亿卢比(约合1700万元人民币),仅为《外科手术》的1/4,“但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来说,票房也算不俗”,当地影评人如此评价。

《意外总理》改编自桑贾亚·巴鲁2014年撰写的同名回忆录。巴鲁是辛格政府时期的总理新闻顾问。在这本书中,巴鲁以辛格侧近人士的视角,详细披露了辛格自履职总理以来控局不力的内情,将国大党领袖索尼娅·甘地描述成当时印度政治的“实际操盘手”。影片自拍摄之初就深陷政治旋涡。反对党国大党认为《意外总理》污蔑该党领导人,便调动各方资源,千方百计阻止影片公映。国大党发言人公开直指影片是人民党的“政治宣传”,暗示执政的人民党企图利用电影对国大党的历史进行政治抹黑。而人民党则给影片做了“免费广告”,在其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上推广该片宣传片。

相比《意外总理》,《外科手术》则以故事性的描述手法和子弹满天飞的热血情节取胜。影片讲述了印度激进派在某次突袭中杀害了19名军人,而后印度军方为了报复,在2016年成功复仇反杀的故事。不得不提的是,莫迪因强力领导了这次军事行动而深受人民称赞。

妙用电影示善意

即将在25日上映的政治电影《萨克雷》是一部传记体影片,讲的是2012年离世的孟买传奇政治家巴尔·萨克雷的一生。1926年1月,萨克雷出生于孟买附近的浦那市,早年曾为孟买一家期刊画漫画。1966年,他创建了右翼色彩极重的湿婆神军党,旨在捍卫马哈拉施特拉邦(马邦)本地居民权利,阻止印度南部移民进入,并禁止传播伊斯兰教。作为一个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在支持者眼中,他是印度教徒心中神一般的存在,去世时,百万孟买市民自发为其送行。但在反对者眼中,他是导致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紧张关系和严重冲突的“暴徒”。这部电影的玄机之处在于,当前人民党连任之路并不平坦,一直希望与湿婆神军党在马邦结成竞选同盟,但眼下后者独立参选的意愿强烈。

这部电影的剧本由湿婆神军党党员撰写。1月25日上映时,正好是萨克雷93岁冥诞之后两天。不久前,马邦首席部长还亲自为《萨克雷》宣传站台,最大程度展现与湿婆神军党联手应选的善意。

“吸金”良机

在印度,大选前往往是政治电影集中上映的档期。2014年大选前后上映的《青春斯坦》和《幽灵别墅》也是如此。

一方面,五年一度的全国大选是印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没有任何事情的关注程度能与其相提并论。对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而言,这也是绝佳的“吸金”良机,也就是所谓的“化政治为票房”。另一方面,正如前文莫迪所言,电影是“沉默的力量”,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很清楚这股力量的“妙用”,希望能够利用电影对普通选民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服务自己的选举策略,也就是“化票房为政治”。既然电影制作方和政党之间在政治电影方面各有予求,那么在大选季各取所需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部影片(《外科手术》)显然能够激发民众在大选前认真地回忆人民党的好处”。当《环球时报》记者通过电话询问一位此前刚刚退休的资深政客时,他如是回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