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乔警官带着听诊器进社区上班,他以前是军医,老人们很受用

扬子晚报网

关注

原标题:乔警官带着听诊器进社区上班,他以前是军医,老人们很受用


 “小乔啊,今天你过节啊!”19号是“中国医师节”,仪征市胥浦家园社区几位居民,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祝一位穿着警服的民警节日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位民警叫乔栋,是一名“带着听诊器上班”的社区民警。曾当了近10年部队军医的他,转业后把部队作风带到地方,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居民,解决社区“疑难杂症”。通讯员 仪公宣 扬子晚报网/扬眼记者 陈咏

乔栋完全融入了社区居民中。

 

乔栋给老人量血压。公宣 摄

 

一台听诊器“听”出社区居民信任

 

“警察带着听诊器来给我检查身体,我还是头一次遇见呢!”说这话的,是仪征胥浦家园社区的王大妈,她告诉记者自己和社区民警乔栋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大妈清楚记得,当时乔栋穿着警服,却挂着个听诊器,还挎着个小药箱。

 

“当时我都有些懵了,警察怎么还管这个呢?”王大妈笑着说,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怪怪”的警察还挺专业,量完血压后,听说王大妈经常头晕胸闷,竟然还撸子袖子,帮王大妈按起了摩。短短十几分钟,王大妈就觉得通体舒畅。

 

 “乔警官又会测血压,又会按摩,一点不比医生差!”回家后,王大妈就将这件事告诉了老邻居。渐渐地,老人们越聚越多,乔栋一边给大伙测血压、拉家常,一边让协警在一边登记信息。这样的场面,已成为胥浦家园社区一道特殊的“风景”。

 

一个社区民警,为何会带着听诊器上班呢?记者了解到。2012年,乔栋从部队军医岗位上转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他负责的胥浦家园社区,是仪征有名的“拆迁安置万人小区”,人员复杂,老龄化严重。如何能更快地获得居民信任,开展各项工作呢?反复思考后,乔栋决定,用听诊器“听”出社区居民信任。

 

原来,老人们虽然进了城,但生活习惯却没有改变。喜欢在楼下坐坐,说说闲话。乔栋意识到,老人是社区工作的突破口。他想到自己的“医疗”专长,完全可以用自己在部队为地方老百姓看病的实践,为老人们服务。就这样,没过多久,他便带着自费购买的血压计、听诊器和便民小药箱出现在了老人面前。

 

事实证明,这样的“小心机”让老人们十分受用,在一次次的量血压、拉家常中,乔栋办成了一件件便民的大小事。5年来,他为老人提供服务八千余次,办理户口、居住证等九千多件,采集居民信息一万多条。


巧用“心理学”处理复杂的邻里家庭纠纷

 

融入社区后,乔栋开始思索如何运用更多的医学技解决社区矛盾纠纷。他决定活用“心理学”,把准、突破当事人心理,调解小矛盾,化解大纠纷。 7年来,他处理的矛盾纠纷不胜枚举,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此前他利用心理学知识“四步走”,救助一名轻生女子的案例。

 

当时,社区一名女子因与公婆闹意见,要跳楼轻生。乔栋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后,便对这名女子使用心理干预,开展危机公关。

 

他首先使用了“心理换位法”,表达自己认可她遭遇的不幸,使她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随着她的情绪趋于平稳,随即使用“心理比较法”,给她讲述小区内其他几户的故事,有意识地暗示他,相对于那些人群,她是幸福的。当女子的哭泣转为偶尔抽泣时,乔栋乘势使用“心理转移法”,明确告知她,之所以感觉痛苦,是因为她常常在想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却没有去想她已经拥有的东西。最后在“心理警示法”的催化下,女子意识到她的行为会带来严重后果,最终彻底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为这场救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巧用“疾控学”断绝可防案件“传染源”

 

记者了解到,过去,胥浦家园社区盗窃、电信诈骗案件如同传染病一样频发。乔栋所学的专业是预防性医学,他以医生的直觉意识到,这类案件就和传染病一样,要控制可发性案件的高发,必须切短“传染源”。

 

为此,乔栋主动联系社区管委会,提出建立社区全覆盖监控网络,并在监控视频点位设置中出谋划策。在他的努力下,社区人数虽然在倍增,同期可防性案件发生率却下降了30%。

 

针对电信诈骗的传播,乔栋参与制作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资料,并大力宣传,让群众熟知电信诈骗的几类手法。乔栋还将社区里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楼道清洁员及小区保安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60人的义务巡防队,有效控制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乔栋的工作热情,提升了他的工作成效,让他在为社区群众服务中感受着快乐,也让他成为最受小区居民欢迎的人之一。有人问乔栋警察与医生的差别时,他说:“很多岗位都有共通之处,把医学技能融入警察工作,能够取得效果,这两种职业都带给我光荣和自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