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吉金”之光闪耀龙城

山西新闻网

关注

原标题:“吉金”之光闪耀龙城


晋公盘

义方彝

义尊

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多年来,我省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精品荟萃,多次获得国家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奖项。经过专家学者长期研究,山西青铜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山西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8年1月,中央部署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省公安机关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辉煌战果。25000余件文物历经劫难,辗转回家,其中商周青铜器价值重大,特色鲜明,丰富了我省青铜文物宝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就包括近日由山西警方成功追回的被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的西周青铜重器“义方彝”。此前,即今年5月13日,同墓坑被盗流失的另一件同时代西周青铜重器“义尊”也被从境外成功追回。至此,两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国家一级文物终于回家了。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山西省文物局在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委编办和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龙城太原风景优美的长风商务区,利用太原博物馆部分馆舍,全力筹备建设山西青铜博物馆。

“吉金光华”初现真容

7月8日,省城各大媒体组团探馆,走进了这座即将盛装启幕的青铜文明殿堂。所到之处,精美的青铜器令人心生震撼之感。
该馆与太原博物馆共用一个馆址,从外部看,其馆舍为桶形结构。序厅内,是一件寓意为“华夏之根”的大型青铜雕塑,整体轮廓是树干形状,粗壮挺拔,象征华夏文明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古人常常把青铜器称为“吉金”。于是,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定名为“吉金光华”,以此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
展示内容分三部分,其中的“华夏直根”讲述晋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礼乐春秋”阐释中国青铜器作为礼器的鲜明特色和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技艺模范”反映中国青铜器铸造的先进技艺和卓越贡献。
此外,还设有教育互动展区,将互动展示和动手体验相结合,以深化观众对青铜文化的认识,如器型连连看、金文对对碰、纹饰拼拼乐等;数字青铜展区,借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通过新颖震撼的展示方式,带给观众难忘的博物馆之旅;临时展览《穿越时空的鼓声》展示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文化,拓展观众认识不同地域青铜文明的视野;同时还开辟了文创空间等区域。
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铸造、使用青铜器为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青铜文化在夏代已经成熟,到商周达到了鼎盛。
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陶寺遗址的红铜制品和中条山地区的夏商时代的采矿、冶炼遗址,呈现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山西青铜器体现了商周王朝的文化脉络,反映了中国礼乐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晋系青铜铸造工艺不断创新变革,达到了技术和艺术上的巅峰,是东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山西已经发现多处采铜、冶炼和铸造遗址,年代久远,技术成熟,工艺精湛,揭示出了几近完整的青铜工业生产链。侯马铸铜作坊范铸青铜的技术水平达到了青铜时代的巅峰,形成了晋系风格,所铸造的青铜器艺术造型构思巧妙,图案纹样匠心独运,引领时尚,影响后世。

罕见国宝震撼亮相

在展厅内,我们终于见到了“晋公盘”以及“义尊”“义方彝”的美丽容颜。
“晋公盘”是晋文公时期特制的青铜礼器,为国家一级文物。今年1月,山西省公安厅对外公布,山西警方从境外某国成功追回几年前被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的“晋公盘”。在“晋公盘”内壁,有七处铭文,每处三行,共183字。这些铭文清晰呈现了“春秋五霸”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
这件文物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装饰的浮雕龙、立体水鸟等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动。“晋公盘”器物雄浑多姿,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义尊”为敞口,方唇,扉棱发达、器体厚重,圈足下接高台,内铸23字铭文。“义”是周武王身边近臣,赏赐贝币高达三十朋(贝币的单位),并不多见。
再来看“义方彝”,其器体厚重、纹饰精美,且带有厚重的提梁,是目前考古学界所见不多的带有提梁的方彝。专家为此慨叹道:“国之瑰宝!国之瑰宝!”“义方彝”的器身为长方体,身部微鼓,颈部和圈足饰夔纹,主体纹饰为带双层卷角的兽面纹,四面主体纹饰均为大兽面纹,器盖及器底的铭文基本相同,器底的铭文比器盖铭文多出族氏铭文“丙”。
从“义尊”与“义方彝”的铭文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义”在受到周武王赏赐后为父辈制作的重要礼器。“义”是“丙”族的后裔。“丙”族在商代是与王室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大族。这两件青铜器均系国家一级文物,其发现表明,在进入西周之后,作为殷商遗民的“丙”族,因与周王室关系密切,还保留着较高的政治地位。
“义尊”“义方彝”被盗流失后,曾被文物贩子转手多个省市并最终流落境外。山西警方经境内境外缜密侦查,终于一一查清了文物流失的路线和最终目的地,查明了盗贩链条上的相关人员。在国家力量的强大支撑下,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经不懈努力,终于先后将其成功追缴回国。

开馆之日近在眼前

“这座青铜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管理的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省级层面的第一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展厅面积为1.1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分为三个部分,共展出文物2200多件。”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副主任宁立新介绍说,该馆从去年10月开始做准备工作,目前布展已进入尾声阶段,预计不久后将开馆,主要着眼于建设国内一流的青铜器研究展示中心、信息资料中心、科技保护中心,致力于为公众搭建感知青铜文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打造山西文化新高地,塑造山西文化新形象。
谈到建馆的意义,宁立新表示:“大家都知道,山西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都非常丰富,这是极好的文化发展优势、独特的省情。最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业当中,文物、博物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恰好是山西的优势。因此,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当中,建设一座新型的专题性博物馆,对于打造山西的新名片很有意义。其次,山西的博物馆事业在近些年发展得非常迅速,经常可以看到山西博物院内停车场停满各地车辆,可见人民群众、广大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省城太原应该有一座更具特色、更专业的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据介绍,除了近来广为人知的“晋公盘”“义尊”“义方彝”以外,馆内还有诸多出土于山西各地的精美青铜器文物,可谓数不胜数,如赵卿鸟尊、雁鱼铜灯、蛇形鼓座、晋仲韦父盉、凤鸟纹提梁卣、鸟形建筑构件、刖人守囿车、汉代弩机等等。
山西还发现不少“外地”的青铜器,有来自遥远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倒钩铜矛,又有鄂尔多斯式兽首刀,还有安弗拉式双耳罐,以及鹤嘴斧和动物形牌饰。两周诸侯国青铜器也经常在山西发现,如鲁侯鬲鼎、吴王夫差鼎、秦式短剑等。这些青铜器,或来自军事征伐,或来自商品交换,或来自朝聘、婚媵、助丧等礼仪活动。不同风格的青铜器,展现了多元的青铜文明。
近年来,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战果卓著,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亦为青铜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展品资源。文博工作者筚路蓝缕,披沙沥金,使得来自历史深处的吉金,重新绽放时代光华。

本报记者 李尚鸿 文/图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