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苏惠渔在沪逝世
原标题:我国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苏惠渔在沪逝世
图说:我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苏惠渔 华东政法大学供图(下同)
我国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苏惠渔,2019年6月19日凌晨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85岁。
忠诚于法学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法制建设”是苏惠渔教授的座右铭。他毕业于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就到华政执教。他比喻说,一个教师好比一个士兵,讲坛就是他的第一战场,教师自愿放弃讲坛,就等于士兵逃离他应当为之献身的战场。
他的讲学以逻辑严密、抑扬顿挫、语句流畅、深入浅出、诙谐生动著称。在重视刑法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他强调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出法学理论是为司法实践服务的,教学、科研都应植根于司法实践的土壤中,因此不能坐而论道。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他安排大量实践性内容,更一改传统“一言堂”的讲授方式,采用平等切磋的“自述——讨论——总结”型教学方法。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同时也带进了刑法学本科教学,在他与同事的努力下,华政刑法学理论教研室于1982年造性地开设了案例评述课,深受同学欢迎,也得到了司法部和教育部的肯定。
倡导实践的苏教授擅长运用刑法理论解析疑难案例,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有极强的说服力,所以司法部门的同志把他称为“为疑难复杂要案‘会诊’的老专家”。在他的影响下,华政的刑法专业以务实见长,注重应用,善于观察现实条件下各种犯罪行为和发展、变化规律,重视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的治学风格。
在华政园默默耕耘数十载,苏教授说起学生总是如数家珍——学生就是他的孩子,就是他的朋友。“我首先是教师,我把我的一腔深情给了我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因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太需要人才了……”
图说:苏惠渔教授在华政校史馆签名留念
纵横学海笔耕不辍
1980年我国第一部新刑法实施后不久,苏教授有感于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不足,与朱华荣教授合写了长达15000字的长篇专论《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该文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了我国刑法规范所体现的犯罪构成理论,引起了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1987年,苏教授作为华政的课题负责人,接受并承担了颇具难度的国家级科研项目《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研究》。翌年,该课题便取得了一批卓著的科研成果。司法界给这一开创性的课题以高度评价,认为它的开发应用将会使审判机关在量刑时有一个公开、科学、合理的尺度。其1989年的论著《电脑与量刑》,开创性地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对量刑的研究,至今仍受到理论和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和运用。
苏教授抱着“此生许法”的理想全身心地纵横学海,他笔耕不辍,专著、主编或者参与编撰的专业书籍共十余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他认为:刑法学者既要进行宏观课题的深入研究,也应进行微观探索,及时洞悉实际部门在具体应用刑事法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情况。
1994年,受司法部委托,苏惠渔任高等政法院校规划课程教材《刑法学》主编。该教材后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
图说:近期苏教授还获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积极参与司法实践
他曾受邀参加许多重大刑案的辩护工作。他还一丝不苟地投入刑法修订的艰巨工作,多次参加全面修改的研究和讨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修改意见。在刑法修订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前,应全国人大法工委的邀请,苏教授还参加了1996年12月召开的刑法修订的座谈会,为这部保障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刑法出台尽心尽力。
近期,苏教授还获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以表彰其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司法改革等法学学科领域形成的很多重要研究成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学研究事业和法治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说,我们这一代法律人与共和国法治事业荣辱与共,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叶子芩
【相关链接】
苏惠渔教授是我国资深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上海市刑法学会名誉会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刑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讲刑法学、案例评析等课程。先后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合著、参著、主编《电脑与量刑》《经济犯罪论》《量刑方法研究专论》《中日刑事法若干问题》《论国家刑权力》《市场经济与刑法》《刑法原理与适用研究》《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刑法学》等学术著作和教材几十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