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国艺术报谈明星刷流量:不认识蔡徐坤很正常吧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中国艺术报:靠刷流量刷出的知名度只是空中楼阁

在还没有出台演员“限薪令”之前,一名“流量明星”主演一部电视剧的价码是以亿元计的,即使在“限薪”之后,“流量”仍是他们身价的标志物。但是,在星援APP的运营者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北京丰台检察院批捕后,他们利用微博造假转发量的手法被一一查明,网络数据造假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流量的“水分”开始被挤出。

星援APP被查起因是2018年8月2日,微博上出现了一条关于明星蔡徐坤新歌视频的内容,短短十余天,该条微博转发量超过1亿次,评论量超过240万次,点赞量超过106万次。也就是说,全国3亿多微博用户,有三分之一转发了这则视频。这种异常的情况引发了微博运营方的注意。基于前期证据的搜集和整理,微博运营方就星援APP刷量一事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2018年12月,北京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取证工作。

星援APP的使用方式是粉丝先登录自己的微博大号,然后从其他渠道购买微博小号,根据充值的钱数小号的价格也会有相应的折扣。由于微博会不断对刷量的小号进行查封,粉丝只能不断充值,再绑定新的微博小号。绑定后的大小号,可实现转发内容相同,转发数量翻倍。绑定到软件中,就可以让程序代替手动完成抡博动作(粉丝给“爱豆”刷流量的行为,被称为“抡博” ) 。星援APP的法人蔡某某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靠这个APP获利800余万元。据蔡某某交代,起初他制作这个APP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明星“抡博” 。随着使用的粉丝越来越多,他开始想着利用这一软件牟利。在APP中,蔡某某制作了“明星热度排行榜” ,对明星的流量进行排名,刺激粉丝们发力,他的收益就随之增加。

目前粉丝群体普遍低龄化,他们对明星的喜爱存在着单一化取向和非理性化的特点,他们的追星模式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众心理强。再加上明星的经纪公司有意无意地发布各种榜单,令不少粉丝砸下重金,帮明星打榜。要知道,这些榜单和曝光量是与明星的片酬直接挂钩的,有时资本利用了粉丝文化,打造了“假的”亿万流量巨星,自己也赚个盆满钵满。

很多“吃瓜群众”表示只听过“蔡徐坤”的名字,并不认识其人、其作品。此前发生过潘长江在某综艺节目的认人游戏中,并没有把蔡徐坤认出来,很多粉丝跑到潘长江的微博下辱骂的事件。其实,不认识蔡徐坤很正常吧,这才是其知名度的真实反映。须知靠刷流量刷出的知名度只是空中楼阁,只有作品才是知名度的基石。

包括各种为了增加曝光量买“热搜”都是在用急功近利的思维操作。明星希望自己能一炮而红,他们背后的经纪公司也希望他们一炮而红,然而“一炮而红”不符合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即使是经过专业院校培训过的演艺人才,也必须通过不断的、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渐寻找到艺术规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这也才是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

星源APP被下架之后,和它同类型的一些APP也被查封了,从渠道上堵住了流量的虚假繁荣,然而要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流量,还要演艺明星从思想上厘清:流量是表,作品才是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从艺。

来源:中国艺术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