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苏州工业园区25年正青春:不断输出的“园区经验”精髓是啥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苏州工业园区25年正青春:不断输出的“园区经验”精髓是啥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一生共33次到访中国。其中,有8次去了苏州工业园区。
商务部原部长、曾任苏州市委书记并兼任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的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光耀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本文图片均来自苏州发布微信公号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开创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呱呱坠地”便备受瞩目。如今,历经风雨二十五载,昔日苏州东侧的这块大鱼塘,已变身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苏州工业园区获悉,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超25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312亿美元。
同时,有超过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扎堆。苏州工业园区,也于2016年起,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了“三连冠”,跻身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日前,澎湃新闻记者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一探“园区经验”。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和运营主体。公司董事长、总裁赵志松认为,高水准规划和建设,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追求绿色生态发展,都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容。
据其介绍,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以“50年不落后”为目标,定位于国际化、现代化和园林化的新城,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园区。
同时,还要拿出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有效而严格地去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规划的干扰。
赵志松说,苏州工业园区虽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高居第一,但并非每个指标都是最好,所以这块“试验田”,永远无法自认为是完全成功的。

相反,“骄傲”往往都来自客商。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苏州工业园区时,有外商向澎湃新闻表示,评价一处园区有软硬件设施等多种指标,其他地方可能有一两处地方做得好,但苏州工业园区“基本上做得都挺好”。
“树立亲商理念,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园区学习新加坡经验的重要成果和精髓,也是园区能经受经济全球化汹涌浪潮种种考验的立身法宝。”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认为,亲商理念的背后,是园区在借鉴、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让这些“舶来”的经验既“接地气”,又能与国际接轨。
有先进的产业,背后也有科研作支撑。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先在苏州成立了研究院,并偏重应用型研究,直接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这是国内首家由世界一流大学开设并自主运营的研究院。
牛津大学也来了。2018年11月,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这是牛津大学建校800多年来,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院。
目前,已有29所中外知名高校以及近20家“国字号”科研院所聚集在苏州工业园区。在产学研不断融合下,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板块。
就在4月11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开业仪式,又有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飞利浦全球企业服务中心、恒瑞医疗器械总部等150个重磅项目成功签约或开工开业,涉及总投资近500亿元。
李光耀曾提出并亲自推动“软件转移”概念,也就是将新加坡城市规划、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转移向苏州工业园区。
二十五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从“借鉴新加坡模式”逐步过渡到“输出园区经验”。目前,“园区经验”已经输出到江苏宿迁、南通以及安徽滁州等地,实施园区开发运营项目。甚至在海外,也有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印尼“一带一路”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经验”正在海内外遍地开花。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苏州工业园区25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的重大变革,园区精神正在指引园区人努力为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创新性探索何引领性经验。
这或许是苏州工业园区接下来的历史使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