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英皇家艺术学院校长:中国学生极富创新和动手能力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锐参考·对话丨“中国学生极富创新和动手能力”——专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校长保罗·汤普森

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文/桂涛)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大学,被誉为全球艺术与设计大师的摇篮。在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上,该校在过去五年蝉联“艺术与设计类大学”全球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家艺术学院在艺术与创新方面的实力代表了英国强大的软实力。《参考消息》记者日前专访了皇家艺术学院校长保罗·汤普森。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校长保罗·汤普森(资料图片)

“成功孕育成功”

《参考消息》:您认为什么是成功的大学和成功的教育?

汤普森:一所好的大学应该不仅仅教给学生职业发展,更要全方面引导学生,教他们开拓思想,了解社会各界的观点。皇家艺术学院里的艺术家、工程师、建筑师、时尚设计师都是完全不同的人。尽管谋生的确很重要,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一所好大学不仅仅教学生如何谋生。我一直记得一个著名企业的首席设计师曾和我说,他没有一天不想起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日子。我认为这很棒,我们希望能提供给这些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学生一段自我革新的经历。

《参考消息》:您曾说过,大学应该培养“由价值观驱动的学生”。这是什么样的人才?

汤普森:现在都在寻找各自的宗旨、意义和价值。我认为最成功的企业、非政府机构都有很强烈的宗旨和价值感。我们致力于提供和培养未来的劳动力和领导者,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为特定的价值观所驱动,而这种价值就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应对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造福残疾人士的设计作品中都蕴含着非常强烈的社会宗旨和社会创新观念。

《参考消息》:脱欧将如何影响皇家艺术学院?

汤普森:皇家艺术学院是所非常国际化的大学,我们的学生群体包含75个国籍,25%的学生来自欧盟。我们会继续向任何想来、有能力来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敞开大门。希望在脱欧后我们能继续拥有这么多数量的欧盟学生,现在来自欧盟的申请数据已经上升12%。我们在生源上从来不会满足,我们希望确保每一位有才华的学生都能继续在这里学习。我们始终相信知识和教育是没有边界的,教育无国界。

《参考消息》:为什么英国在设计与创新方面优势明显?

汤普森: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成功孕育成功”。当一系列的诺奖得主、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都诞生于此,这些影响就会恒久流传下来,在眼下这样一个英国创意产业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对电影业还是纯艺术来说,都是一个诞生创造力的绝佳时刻。英国在创意设计方面的教育非常优秀。像皇家艺术学院这样世界领先的百年艺术院校也在努力确保这份成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学生勤奋出色 

《参考消息》:您对在皇家艺术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印象如何?

汤普森: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学生们非常努力。大部分来这里的人都想利用好这个学习机会,求知若渴。他们很珍惜这些结识新朋友和在皇家艺术学院工作室中参加创作与设计的机会。中国学生是皇家艺术学院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学术上对学院的贡献非常大。我们有一些教授就是中国人,我们有一个智能工程实验室,里面也有许多中国学生。

《参考消息》:中国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表现如何?

汤普森:我认为在技术知识和创新方面,一些中国学生比欧美学生表现更出色。最近我们的企业孵化器孵化了两家初创企业,都是由我们的中国毕业生创办的。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学生极富创新、智慧和动手能力。比如在材料科学方面,有学生针对社会问题为多发性麻痹和脑瘫的年轻人设计了专门的轮椅。我们还有位很聪明的中国学生发明了一种新型传导性材料,日后可以用于创新产业。我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极具创新力的国家了,中国制造了许多了不起的产品,推出很多国际品牌。

《参考消息》:中国也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您如何评价?

汤普森: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都是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的艺术院校。我们和清华大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一起合作了全球创新设计。我们非常荣幸能和清华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合作。毫无疑问现在中国学生对出国留学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申请英美大学。现在与20年前的情况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消息》:对那些望子成龙,想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设计师的中国父母,您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汤普森:教育不只发生在教室里,教育无处不在,比如博物馆、美术馆、街道、剧院、图书馆等。家长有很多方式能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学习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里。我认为家长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世上更多、更丰富的事情。

没有一所大学的校长能保证学生进了这所大学就能百分百成功。我们希望大学能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学生,学生们日后回想起时,能够感激在这里的经历,在大学的时光能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艺术的社会价值很重要

《参考消息》:您认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越来越趋同还是越来越不同?

汤普森:我认为中西艺术越来越相近。我认为当代艺术没有国界,不论是商业化艺术市场还是博物馆里的艺术展。如果说有差异,我认为一个很有趣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对艺术类学生的本科教学方式上,即使在同一幅画作上我们也有不同的教学见解。我们在这里见到许多令人叹服的中国画技和顶尖画手,以及高标准的绘画作品。我很高兴他们能来到这里融入我们的学生群体。

《参考消息》:您认为好的艺术应该是“为艺术而艺术”,充分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感受还是应该具有社会意义?

汤普森:我认为作品的价值、宗旨和应用更多体现在设计和实际应用以外的方面。在艺术上我们对个人创意的表达很感兴趣,为了艺术而艺术。但很多时候,一些真正抓住我们想象力的作品往往都具有深层的社会含义,能够触及当下关于人的主旨。

《参考消息》:艺术应该是“实用”的吗?

汤普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创造了精美的艺术品,与艺术共生。所以我认为艺术绝不只是富人的爱好,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正是人们创造的这些精美的画作和艺术品将人类和鸟兽区分开来。我认为所有的文明都是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的。所以艺术是非常实际与实用的。

但当艺术家被商品化,当艺术作品完全被看作交易商品,那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工资和生活水平不满意,那么作为父母他们必定希望孩子能学一门能养家糊口的专业,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近十几二十年的西方社会中,人们的工资一直没有大幅上涨,人们就会无可避免地希望学习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专业。但在我们看来,即使有了艺术文凭,也可以做除了绘画之外的许多工作,同时学习艺术教会人如何思考,如何与自己交流表达自我,所以学习艺术实际是非常有用的,为许多其他领域奠定专业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