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今天│她的提问曾将基辛格逼得“原形毕露”,这位传奇女记者的名字还进了《邓小平文选》

新华报业网

关注

原标题:今天│她的提问曾将基辛格逼得“原形毕露”,这位传奇女记者的名字还进了《邓小平文选》


今天,全国科普行动日。

中国科协从2003年起将每年的6月29日定为全国科普行动日,号召全国科协系统和各级科普组织在6月29日前后积极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在全社会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注意!下面这9条都是谣言!①微波炉辐射会致癌;②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等混吃会中毒;③酸性体质能致病;④指甲月牙越多越健康;⑤宿便是健康杀手;⑥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⑦可乐杀精; ⑧购物小票会致癌;⑨柠檬水能减肥抗癌。今天,全国科普行动日,转发给你关心的人辟谣!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如果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探索太空第一人,而郑和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领跑者。583年前的今天,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在印度古里去世。郑和在南京生活多年,江苏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率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的南京、太仓等地至今仍保存着多处郑和航海留下的遗址。

如今,中国正延续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依托更发达的高铁,港口建设等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起共续辉煌。

89年前,一位传奇文化偶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作为一名记者,她几乎对当代所有政坛风云人物都做过专访,被誉为“世界上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不会拒绝的记者”,她就是奥里亚娜·法拉奇。她传奇的采访经历和个人生活,让她自己也成为了传奇。

这都是属于“今天”——6月29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1997年6月29日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举行首航典礼

机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辖区内,2014年7月12日,二期工程投用,禄口机场进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目前机场拥有4F级飞行区,两条平行跑道,两座航站楼,国内、国际两个货运中心,一座综合交通中心,保障能力可满足年飞行3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

1987年6月29日

关于江苏农村经济形势的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报告会详细说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苏南农村经济带来的五大变化: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2%,由1978年的83亿元增加到413亿元;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体,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正式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1978年的125元增加到728元;1986年的固定资产总值增加到90亿元,人均近1000元;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1986年6月29日

江苏第一家零售商业横向组织成立

该组织名为“江苏省国营大中型百货商店(场)联合会”,在南京成立。“苏商联”由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苏州人民商场等11个直辖市的19家国营大中型百货商店(场)组成。

1978年6月29日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年产6万吨合成氨的二车间建成投产

该车间始建于1973年,全部设备均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其“烟气法”热处理新工艺,填补了中国大型压力容器现场安装后立式整体处理工艺的一项空白,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6年6月29日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2016年6月29日凌晨,港珠澳大桥最后一块钢箱梁吊装施工完成。经检测,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于29日上午10:30分成功合龙!这座长约30公里的跨海大桥,历时7年施工作业,可以抵御16级台风,建成之后,将成为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2001年6月29日

青藏铁路正式开工

2006年7月1日,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953年修建青藏公路时,平均每修一公里就有一个人倒下;为修建另一条进藏通道——川藏公路,4000多名解放军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而建设青藏铁路,实现了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1995年6月29日

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致108人死亡

1995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汉城市中心的地上5层、地下4层的三丰百货大楼北半部突然倒塌,倒塌事故中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108人,另有894人受伤和354人失踪,在韩国引起极大震动。

6月29日发生的三丰百货大楼,早就有漏水和震动现象,事故发生的当天,楼板发生开裂和下沉现象,但是百货大楼方面仍然无视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只顾赚钱牟利,并未疏散顾客,终止营业。

1967年6月29日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发表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西亚·马尔克斯,颁奖辞称: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1903年6月29日

《苏报》案发生,章炳麟被捕,三年后的同日章炳麟释放出狱

《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一次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义和团运动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较大的革命力量。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书刊杂志,宣传和鼓动革命。《苏报》1899年在上海创刊,是当时一份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炳麟(号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这两篇极其犀利的革命文章问世之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恐慌和震怒。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炳麟。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章炳麟、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最后,租界法庭判决章炳麟3年徒刑,邹容2年徒刑。

邹容在监狱生活的折磨下,不幸病故,年仅21岁。1906年6月29日,章炳麟刑满出狱,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

1900年6月29日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被称为“炸药大王”。他希望这项发明能为促进人类生活繁荣作贡献,但事与愿违。逝世前他立下遗嘱,把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1900年的今天,经瑞典政府批准,诺贝尔奖基金会诞生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435年6月29日

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去世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初入宫当太监,因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立过军功,赐姓郑。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明永乐三年(1405),“天下第一港”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人头攒动。世界上第一支由两百余艘舰船和2.78万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待出发。丝绸,瓷器,茶叶,书籍……“钦差总兵正使”郑和,率领着这支满载中华文明物资的船队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率水手、官兵2.78万人,乘“宝部”63艘,通使西洋,两年后返回。此后直至1433年,郑和七次出使下西洋,历时28年。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了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郑和的首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87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92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114年,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空前发展。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也是人类航海史上第一座高峰。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10万余里,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非洲东海岸,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给30多个国家的人们带去了凿井、筑路等先进技术。当时的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

郑和下西洋不是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不是军事上的侵略与争霸,而是进行平等的海外贸易,传播先进中国文化,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地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船队还通过赏赐、馈赠、贸易等方式,把大量中国铜钱输出到东南亚各国,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输出的金融制度在东南亚通行了几个世纪,时至今日。

江苏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南京、太仓等地至今仍保存着多处郑和遗址。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时所用宝船的制造基地。南京“海丝”申遗点目录中“龙江船厂遗址”,实际指的就是现今位于南京市区西北部中保村的“宝船厂遗址”。现在的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就坐落于“龙江宝船厂遗址”之上,是南京市为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而投资开发的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

宝船厂遗址第六作塘发掘后的场景。

太仓浏河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当年郑和出海祭神的天妃宫,尚存后殿建筑。1843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曾重修天妃宫。现存的天妃宫后殿为清代所建。1985年7月11日,为纪念郑和首航580周年,当地政府将天妃宫后殿辟为郑和纪念馆。

第七次下西洋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国去世。船队由副使王景弘率领返航,于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回到国内,明宣宗将郑和赐葬于南京牛首山,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郑和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所以该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为回字形,南北走向,墓前有4组平台,每组有7级台阶,共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29年6月29日

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出生

法拉奇出生于佛罗伦萨,二次大战时,年仅十几岁的她就跟着父亲在佛罗伦萨打游击,帮助盟军士兵逃出德军封锁线。她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被意大利周刊《欧洲人》派驻越南、印巴冲突地区、南美和中东地区等,还曾担任过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意大利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晚邮报》的特约记者。

作为上世纪的全球文化偶像之一,她曾经采访过邓小平、基辛格、英迪拉·甘地、布托、侯赛因、阿拉法特、卡扎菲、穆吉布·拉赫曼、西哈努克亲王等各国政要。也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当代外国记者,因为我们可以从《邓小平文选》中找到法拉奇这个名字。法拉奇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外国记者之一,她在1980年采访邓小平的部分内容被收录进《邓小平文选》第二部。

1980年8月21日,法拉奇(左)采访邓小平

法拉奇本人对这次采访也非常得意,她说:对邓小平的采访是她“一次独一无二、不会再有的经历,在我的‘历史采访者’中,我很少发现如此智慧、如此坦率和如此文雅的人,邓小平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法拉奇善于抓住关键时机采访风云人物。她以提问尖锐,言辞泼辣著称。因此她的人物访问记别具一格。外交天才基辛格在被她逼得“原形毕露”后,抱怨接受她的采访是“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法拉奇的政治人物访谈结集出版于1976年,书名为《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称得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

青年时期的法拉奇

法拉奇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女。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情人是她的一个采访对象,希腊诗人兼反政府组织领导人阿里克斯·帕纳古利斯。1976年,帕纳古利斯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法拉奇一直坚信那是一场政治暗杀。

2007年9月14日夜间,法拉奇因病在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区的一家私人诊所去世,终年77岁。作为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传奇的采访经历和个人生活,让她自己也成为了传奇。

1895年6月29日

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逝世

赫胥黎(1825—1895),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教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进化论和伦理学》等。他在比较解剖学、海洋生物学、人类形态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后,他竭力传播进化学说,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学者。赫胥黎曾说:“我是达尔文的斗犬,我准备接受火刑,如果必要!”

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书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名句流传至今,成为人们的警句。

交汇点记者樊玉立综合整理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七下西洋,郑和遗址遍布江苏》《劈波斩浪,江苏那些与郑和有关的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