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修宪草案中的法治细节:让宪法拥有持久生命力

中国青年报

关注

原标题:21条宪法修正案草案中的法治细节 让宪法拥有持久生命力

“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宪法修正案草案说明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听到这句话时意识到,自己从2003年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起,就建议设立的宪法宣誓制度,终于有望写进这部国家根本大法中。

周洪宇代表认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也应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国家公职人员在开始行使权力时,应该对授予其行使权力的人民表态,这种表态就是宣誓。宣誓不仅是一种就职仪式,更应当是国家公职人员任职的一项法律程序。”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对宪法修正案草案中的这条新增规定同样感受颇深,“我记得2017年1月就任省环保厅厅长时,在时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监誓下,我举起右手向宪法宣誓。那一刻我终生难忘,记得誓词的开头是: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于会文经历的宪法宣誓仪式,依据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制度、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规定等,这些写进宪法修正案草案的条款,成为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时的热点与焦点。

在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看来,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6年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宪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时隔14年进行第五次修改,21条宪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宪法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必须与时俱进的原则。”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副会长刘守民认为,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都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之根基,承载着国家兴衰、民族命运乃至个人悲欢,其主张的人民主权地位、基本人权保障原则和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核心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宪法常被称为“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契约”。

一部好的宪法可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这一重大任务之后,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高、重要性凸显、权威性加强。刘守民感受到,“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正成为党内外乃至全民共识,“根据大会议程还要进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首次宪法宣誓仪式,是非常庄重和神圣的。”

在审议和讨论中,一些代表和委员注意到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对于现行宪法序言中的一字之改,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沈春耀认为,“制与治读音相同,但含义有不同。”

他解释说,“这个一字之改,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一脉相承,法治是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全民守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对于法律制度的教育宣传等,涉及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涵盖内容非常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合宪性审查”首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

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分组审议时,沈春耀特别提醒同一小组的代表关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拟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个更名,涉及现行宪法第70条有关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规定,目前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没有规定,是单独写一条还是放进相关条款中,目前还在考虑,要多听听人大代表审议的意见。”

周洪宇代表关注到了草案说明中的这个更名,他建议,要以此次修改宪法为契机,加强宪法监督,探索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方式等,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梁鹰将合宪性审查形容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和总开关”,将为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合宪性审查是宪法监督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方式,也是为了保证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尊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梁鹰介绍说,今后,合宪性审查不仅有事先审查机制,还有事后审查机制。国家机关出台的政策、制定的文件,凡是涉及宪法问题的都可能要事先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合宪性审查;而国家机关、公民、社会组织等,认为规范性文件有和宪法、法律冲突的,将可以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让宪法有刚性,让宪法长出牙齿,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 王鑫昕 卢义杰 

       点击进入专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