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部分地区文山会海回潮: 领导不够用 干部身心俱疲

半月谈

关注

原标题:文山会海回潮!基层干部:不开会不发文,出问题吃不了兜着走

“去会场多了,到现场就少了;‘稿来稿去’式的材料多了,深入群众调研就少了”;“上级布置工作,我们不开会显得不重视,不发文,年底万一来检查说我们没落实,那就要问责”;“单位只有3个领导,有时参加各类会议都忙不过来,工作只能晚上和周末开展”;“工作要留痕,最近打印装订文件,生生把自己整成了一个车间女工”……

近年来,随着反“四风”深入开展,“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通过“文山”中对工作任务层层加码、“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的方式,来凸显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重视,不仅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也让“文山会海”死灰复燃。

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中部地区某县一位副镇长时,他正在开一个电视电话会。“一年开了多少会没仔细数过,但去年4月至今,我只休息了不到10天,早已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这位副镇长说,“上级开会布置一件事,我们就得抓紧开会、发文;上面要求做好3项工作,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得部署8项才说明重视,不开会不发文,一旦出问题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记者问“现在要写的材料、要开的会还多不多”,西部地区某贫困县一位局长情绪有些激动。“全局有编制人员10名,要对口上级7个部门,上面千把锤,基层一根钉,不仅任务重责任大,而且我们3个局领导参加各种上级会议有时都周转不开。”这位局长说。

记者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对“文山会海”不满,并非是对写材料和开会本身反感。“有些事情,开会传达有助于解疑释惑,用材料通知简洁明了,可有些部门不实事求是,折腾基层。”上述副镇长说:“前不久,我开过一个会,会议内容其实用不到一千字的材料就能表述清楚,发个文件我们就能明白,却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

一些干部说,现在“文山会海”乱象有回潮迹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讲究“留痕”。在一些地方,开会、发文等工作“留痕”举措,甚至已成为“安排落实”“传导压力”“主动积极”的代名词。这样的形式主义,助长了一些地方的“虚落实”“假落实”。

前不久,记者在东北某贫困县调研时,就曾亲见一桩怪事:在县政府旁一打印店内,某林场工作人员要求文印员把电脑内存的某乡落实上级安全生产要求的文件,更改单位名称、领导小组人员姓名后直接打印。这位工作人员还带来一张已盖好公章的空白A4纸,要求打印员将最后一页的落款调整到公章处再打印。自始至终,这位林场工作人员都没仔细看这份文件。

“文山会海”让乡镇干部身心俱疲,也让机关里的年轻人“焦头烂额”。记者调研时发现,一些地区县、市机关里年轻人的常用词是“写材料、忙材料、搞材料”,甚至机关里夸年轻人能干也是用“材料写得好”“笔杆子”等来形容。可是,这样的“笔杆子”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此前,记者随西部地区某贫困县一位“笔杆子”科员下乡采访时,曾让“熟知情况”的他推荐一个某项工作做得不错的村。结果,经过一番采访发现,村里提供的材料与该村实际工作成效相比,有不少“水分”。

“笔杆子”为何对基层的工作推进效果了解得如此模糊?“现在材料太多,要的又都很急,他们往往是打电话让乡镇来个材料,在材料堆里搞材料。”聊起此事,该县一名科级干部说:“‘笔杆子’们是县里不少文件的起草者,靠文件来写文件,这种‘稿来稿去’搞出来的东西,不一定与基层实情一致,是对上级和群众的不负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些受访干部表示,个别地方以材料论政绩、以“笔杆子”验能力,造就了一批“纸老虎干部”:他们经常加班熬夜写材料,看似态度端正,干劲十足,似乎对基层情况熟悉,对一些工作有发言权,但是,由于缺乏扎实的调研做后盾,他们真到了基层、到了群众面前,既立不住也撑不起。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工作干得好不好,不能只靠开会、搞材料。”要做好工作,就得撸起袖子,到基层去找“活鱼”;就得俯下身子,变会场为现场;就得有所担当,变“稿来稿去”揉材料为深入基层、扎实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既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让基层干部练就无愧芳华真本事的重要路径,也是用实际行动反“四风”的具体体现。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现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期,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遏制“文山会海”卷土重来,力戒不切实际的层层加码,不仅能为基层干部减压、鼓劲,也能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到基层调研,让政策更好落地,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挤出文山会海中的“水分”,也有助于使那些“把发文当落实”“将开会当重视”的“假落实”“虚落实”行为被曝光。谁对中央决策真重视、真落实,要用老百姓的获得感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