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相聚,素食热粥,咱甘肃人的腊八才叫香气四溢……

兰州晨报
一说春节,很多人立马想到三十儿晚上的饺子,初一拜年,十五的汤圆。
其实,对于兰州人来说,春节是一个超级大的概念,从进入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年”的概念里。
腊月,一个中国人传承了数千年的重要时节,早在周代关于“腊”的记载就多见于典籍之中。最早的腊以祭祀为主,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腊月的祭祀活动是重中之重。汉代的《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对于腊月的重视,中国有着3000多年的传承!
过去在兰州过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上了。要说这头一样儿,就是过"腊八”。

腊月初八,又叫“腊日”。民间俗称“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说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杜甫有诗句“腊日常年暖尚遥”(《腊日》)也是这个意思。
腊八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个古老的节日的到来,标志着春节要来了。据史料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民众在这一天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从传统意义来说,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烛等,陆续为欢度春节作准备。

腊八节那天,兰州人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浓浓的腊八粥不仅营养美味,也把年味传递开来。老兰州人也说“喝过了腊八粥就糊涂了!”忙碌了一年的兰州人开始渐渐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心准备过年,其它的事情也就疏于考虑了,于是就开始糊涂了。


在白银等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银杏)、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
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馓”。

甘肃人传统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羊肉。给大家普及一下做法哦!
【材料】
大米10克,小米10克,大黄米10克,麦仁20克,豆子10克,羊肉50克,大葱8克,生姜5克,酱油1汤匙,盐3克,青蒜1根,胡萝卜80克,豆腐干100克,大白菜100克,五香粉3克,料酒2汤匙,胡椒粉3克。
【做法】

1、准备材料。
2、将豆子、大米、小米、黄米、麦仁放入电压力锅中煮熟。
3、将羊肉切丝。加葱、姜、料酒、胡椒腌制。
4、胡萝卜切碎片,豆腐干切丁。大白菜切丁。
5、炒锅中加油小火爆香葱姜末。下入腌好的羊肉加酱油、盐、五香粉、胡椒粉炒成臊子。

6、另起锅炒胡萝卜、豆腐干。下入白菜丁同炒。加入炒好的肉臊子,加盐、酱油翻炒均匀。
7、另起锅将煮好的腊八放入。加入炒好的臊子搅拌均匀即可。

各种配菜可以随自己喜好添加。最后煮好的腊八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口味轻的可以不加盐。麦仁的量可以稍微多一些,比较好吃。小米和大黄米不一样,注意区别。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腊八粥口味更丰富了。
除了熬粥喝粥,腊八这一天兰州人还有一件事儿得做,那就是腌制“腊八蒜”。腊八蒜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蒜”即起源于此。


记得小时候,放寒假天天和一帮发小儿出去疯玩疯闹,但是每天回到家里都不忘去看看蒜是不是又绿了一些。盼着它赶紧都绿了,其实更是盼着春节的来到!
过完腊八,年味也就越来越重了,因此,也就有了“腊八一过就是年”的说法。
腊八时节,亲人相聚,素食热粥,生活的热气莫过于此。
来源 | 综合老北京故事、美食天下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 | 姚欣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