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西南经济增速为何领跑全国?固定投资等起支撑作用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西南经济增速为何领跑全国?固定投资、工业发挥支撑作用

近年来,西南经济的快速增长引人瞩目。

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西藏、重庆的经济增速再次位列全国前三位,成为仅有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三个省区市。其中,贵州经济增速自2011年第1季度以来,连续2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前三位;重庆、西藏近5年经济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四川、云南近3年经济增速虽然回落到个位数,但保持在8%左右,均跑赢国家线。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阶段,是什么在支撑西南五省(区、市)经济增长持续领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整理西南地区近10年经济总量、经济增速、固定投资、工业增长、人口增长、居民收入等指标发现,在西南地区保持高强度投资的背后,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地区起步晚,对人口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经济高速增长

从经济总量的排名来看,十年来西南五省份的位次变化并不大。2006年,四川、云南、重庆、贵州、西藏的排名依次为第9、第23、第24、第26和第31位。2016年,上述五地的排名依次为第6、第20、第23、第25和第31位。2017年前三季度,重庆和云南比2016年全年的名次分别前进3名和2名。

综合来看,这十年以来,四川、云南、重庆的经济体量的扩大在全国稍显明显,表现为位次的前移。这在中国整体的经济总量都保持扩张之下,这种前移并不容易。而支撑其前进的则是远快于全国的“速度”。

重庆经济增长发端最早,在2007年,重庆经济增速从上一年第20位跃至第3位。此后数年,除了在2008年排至第5位,重庆经济增速均在全国前3名的位置。贵州经济在2011年开始“突进”,由上一年第18位升至第4位,自此至今,贵州增速稳居全国前三。

西藏则在2013年发力,经济增速跃至全国第5名。在2009年-2011年,四川经济增速曾排在全国前五位;2012年和2013年,云南曾排在全国第4位。

高强度投资支撑

在高增速的背后,不得不关注西南地区高强度投资。从2007年之后,重庆固定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所占当年GDP的比重也在提高。2007年,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为67%,2016年比重到了91%。

贵州经济靠投资驱动的特点也比较明显。2011年,支撑其增速的“突进”离不开固定投资的作用,当年,贵州固定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4%。2016年,固定投资额已经超过GDP总量,占比为110%。2016年,云南和西藏固定投资额也超过了GDP:西藏固定投资额占GDP的比重高达139%,云南为105%;四川该比重为86%。

反观东部地区,上海2 016年固定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仅为25%,江苏和浙江分别为65%和64%,远低于西南地区。这表明,西南地区GDP靠投资拉动的作用比较明显。

另外,从固定投资增速来看,这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或将持续。2017年前三季度,西南地区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投资增速,西藏、贵州、云南分别达到了21.2%、20.5%、17%,排在全国前五名。四川和重庆分别为10.8%和10.1%,在全国平均增速之上。

那么,这些投资都流向了哪里?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基建投资占据了“大头”。

据贵州省统计局信息,1-9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是全省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占全省投资比重为43.9%,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2016年,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6%,云南该比重为35.5%。

工业的“压舱石”作用

除了固定投资增速表现突出,西南地区也在不断加速工业化进程,努力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

2016年,在全国各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以个位数增长的形势中,西藏、重庆保持了难得的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2.7%和10.3%。今年前三季度,西南五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跑赢全国,西藏和重庆排在全国前两名,云南、贵州实现了9%以上的增速,四川实现8.3%的增速。

从五省份的支柱产业来看,重庆创新驱动转型的成效最为明显。重庆晒出的2016年支柱产业成绩单显示,高新产业驱动重庆工业一路向好。

根据重庆经信委信息,2016年重庆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5391亿元,增长11.7%,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25.4%;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4999亿元,增长17.7%,贡献率33.8%,成为第一动力。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合计对全市贡献率近六成,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发展。此外,装备制造业、化医产业、材料产业、消费品行业、能源工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超过四成。

与重庆主要依靠高新产业不同,云南、贵州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规模较小。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云南占比超过5%的行业仅有3个,分别是烟草(占比35.3%),电力(占比17.2%),有色(占比8.4%)。特别是烟草与电力受计划影响巨大,计划稍有减少,整个工业增长均受影响。

由于烟草工业比重过大,云南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2016年,受卷烟产量和结构双降的影响,烟草工业生产持续大幅下滑,由于烟草工业比重过大,全省工业增速相较于其他省份略显低迷。

2016年,贵州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3%,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贵州工业起步于采矿业,壮大于制造业。2016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8.21%,传统支柱行业煤、烟占比下降;电子、汽车、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第一支柱行业易主。2016年,贵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2%,高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5个百分点,跃居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轻工业能够占据第一支柱产业位置,源于贵州白酒产业不断壮大。

与云南的情况类似,虽然2016年贵州煤、烟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占比有所下降,但合计仍占规模以上工业近四分之一,两大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7.7%,直接拉低工业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

四川则明确了重点发展水电等六大支柱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2016年装机容量已突破7000万千瓦,成为水电大省。西藏则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首的支柱产业。

人口吸引力偏弱

”得人心者得天下”,城市发展只有吸引了人口,才有人才的引进、产业的聚集,一个地方的人口吸引力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成效和潜力。

2016年的数据显示:西藏常住人口总数为330.54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57万人;重庆常住人口3048.43,增加数为31.88万人;云南常住人口为4770.5万人,比上年增加28.7万人;贵州常住人口35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四川常住人口8262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

结合常住人口基数和增加数来看,重庆的人口吸引力在西南地区最强,其次为四川和贵州。但若与浙江相比,四川和贵州的人口吸引力还有待提升。2016年,浙江以5590万人的常住人口基础,吸引了51万人。

从居民人均收入来看,西南地区未达全国平均水平,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吸引力不足的劣势。

按常住地分,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在西南地区,即便是人均收入最高的重庆也未达国家线。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1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9元。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经济增势头迅猛,离不开投资驱动的影子。近年来,重庆创新驱动的成效有所显现,四川凭借较大的经济体量也能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一较高下。但贵州、云南、西藏明显较弱,还处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依靠产业多元化和摆脱资源依赖成为西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