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国海外中餐业主探发展策略 欲以食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图为首届“海外万家中餐馆”活动理论研讨会现场。 杨韵仪 摄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 (见习记者 杨韵仪)20日,首届“海外万家中餐馆”活动理论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德国、法国、几内亚等18个国家的海外中餐业主,以及来自19所高校的2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70多人,共商海外中餐馆的未来发展策略,并希望通过打造“品质+文化”,讲好“厨房里的中国故事”,扩大中华美食的海外影响。
俗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有中餐馆的地方就有中国元素。但近年来,海外中餐馆面临着小而不精、多而不强、低端低效、竞争力弱化等问题,亟需突破重围。
“‘海外万家中餐馆·同讲中国好故事’活动,目的就是将其打造成助推海外中餐业兴旺发达的有力抓手,成为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独特载体,成为向世界展示浙江的‘金字招牌’。”中国侨联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侨联主席吴晶介绍。
本次理论研讨会是“海外万家中餐馆·同讲中国好故事”活动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会上,学界与业界的专业人士对未来海外中餐馆的转型升级,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和期待。
罗马五味和餐厅董事长及大厨、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何建锋认为,海外中餐馆要坚守传承,弘扬本真,而这正是他能够成功从贸易行业转向餐饮行业的原因。
何建锋介绍,他接手的中餐馆,历经三辈人代代相传,不仅是当地华人“中国胃”的寄托,更吸引了比尔·盖茨等世界名人慕名光顾。接手后,他不仅没有扩张店面,还细致钻研菜品,正是为了留住地道中国味。
“浙江有很多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小吃,我们在国外也可以考虑去做,投资小、风险小,前景广阔。”巴特洛西班牙餐厅董事长、加泰罗尼亚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尹曙建议,海外中餐馆的业主可以借鉴缙云烧饼的模式,不仅能够“留住乡愁”,也能发掘商机。
在研讨会上,除了海外中餐馆的业主们各抒己见,专家学者们也提交了近20篇相关论文,并从菜名翻译、法律保护、政府角色定位等角度建言海外中餐馆的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华人华侨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凯滨将海外中餐馆视为“文化传播的场”,他建议中餐馆增强审美、艺术和文化的因素,这不仅能激发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也使得当地华人华侨的桑梓情怀得以安放。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张朝阳向大家介绍了北美餐桌上流行的“左宗棠鸡”和熊猫快餐。
“左宗棠鸡把中国悠久的历史介绍给了世界,熊猫快餐把中国的文化符号推广到了美国的大街小巷,文化和中餐的故事,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得益彰,互为表里。”张朝阳认为,海外中餐需要更多的“左宗棠和熊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