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对话西安市长上官吉庆:建议制定城管法

新浪新闻

关注

“钟楼周边都管不好,何谈国际化大都市。”

这是去年上官吉庆上任伊始乘坐公交车暗访西安钟楼周边环境的狠话。此番言论,引发市民热议。此后,他发起了多场城市治理专项行动。

20163月,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上官吉庆任市城管委主任。

今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上官吉庆,就城市管理,建议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范,提升城市依法管理的效能。

《小康》、《新浪新闻》:这一次上两会,上官市长带来了什么样的议案?

上官吉庆:这回我提了一条有关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法》的建议。

它的大背景是,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9亿。城市社会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虽然各地各部门在依法管理城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由于地方性法规的法律层级较低,部门规章条块特征明显,较难有机融合。此外,城管部门行使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主要依据来源是《行政处罚法》等四个通知,其实质还是将其他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转由城管部门行使,也就是“借法执法”。

城市管理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市容市貌等多个部门,执法范围宽泛,法律关系复杂,需要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范,提升城市依法管理的效能。

《小康》、《新浪新闻》:作为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华夏之源,西安提出打造丝路文化高地,讲好新时代的“西安故事”。请问,如何才能讲好“西安故事”?

上官吉庆:众所周知,西安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如何真正将西安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讲好 “西安故事”。我们将在4个方面重点着力:

一是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实施重点、特色遗址保护项目,推进古建筑、古村名镇和名人故居保护,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挖掘西安的历史、山水、宗教、红色等优势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各展风采、古今融合的多元文化体验区。

二是让西安文化品牌“立起来”。实施“名城、名家、名作”工程,发挥西安文化大师、领军人物富集的突出优势,做大做强西安影视、西安戏剧、西安文学、户县农民画等文化品牌,加快推出更多诸如《白鹿原》、《大秦帝国》等大剧、大作,打造一批彰显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精品力作。

三是让西安文化影响“传出去”。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艺术交流,运用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精品剧目展演、“西安文化周”等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鼓励支持更多本土文化企业、团队、人才“走出去”。

四是让西安文化产业“强起来”。加快建设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为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实力搭建平台。

《小康》、《新浪新闻》:去年,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引发“大西安时代到来”的热议。而且从今年31日起,西咸新区与西安的户籍、车牌号都已实现同城,这标志着大西安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请问上官市长,西安在推进大西安建设中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上官吉庆:陕西省委、省政府将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西安发展的高度重视,不仅有效拓展了西安的发展空间,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体量和大格局。据统计,大西安总面积108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0万人,这奠定了西安加速追赶超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觉得,西安在推进大西安建设中,应该充当责无旁贷的担当者、追赶超越的引领者和埋头苦干的实践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扣“追赶超越”定位,主动对标国家战略,抢抓历史机遇,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和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和推进大西安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好大西安对全省的龙头支撑作用和对整个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小康》、《新浪新闻》:年初,有媒体做过一个《西安市民2017新年愿景》的调查,其中“蓝天”排在首位,大家希望在2017年出门不用再带口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到“铁腕治霾”是头号工程。在新的一年,西安治霾会使出哪些铁腕呢?

上官吉庆:2016年冬季以来雾霾天气频发,西安市先后7次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31次调整响应等级,共执行响应82天。

优良的空气是最大、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安市自2013年初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治污减霾工作以来,就一直将其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并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治污减霾工作任重而道远。

那么如何减少污染物呢?今年将按照“四化、四抓”的思路(“四化”即全域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系统化推进、法治化保障,“四抓”即抓源头、抓重点、抓薄弱、抓末端),统筹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等六项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工程、管理、技术、政策“四位一体”的大气污染防治新体系,坚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小康》、《新浪新闻》:这几年,中央提倡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块扶贫工作中,西安市政府的精准脱贫工作是如何开展,效果又是怎么样?

上官吉庆:我们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在2013年启动了全市扶贫三年攻坚行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帮扶措施,全力推进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和政策兜底五大工程。

截至去年底,西安全市50.7万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实现了阶段性脱贫。全市574个贫困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得到明显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自加压力,将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西安瞄准218个重点村和9916户重点户,精准解决制约贫困人口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广泛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5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带动等10项产业扶贫重点工程,确保周至国家级贫困县和390个省级贫困村年内实现脱贫摘帽。

《小康》、《新浪新闻》:西安的发展常伴随国家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和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我也了解到,西安致力于建成西北地区的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做到这点,西安还要在哪些地方突破?

上官吉庆:是的。西北地区地大物博,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国土面积占全国32.4 %,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和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

但在国家明确定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8个城市中,西北地区还没有一个入列,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角度考虑,应该给西北地区布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只有西安能担当起引领区域发展、服务全国大局的重任。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有利于引领、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为支撑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官吉庆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路的全局高度,对西渝高铁项目加快立项,力争尽快启动建设,使这一西部重大交通项目早日建成投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沿线广大群众。二是建议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对西安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尽快进行环评和评估,并在资本金比例和建设年限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三是建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将西安纳入2017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张适 SN22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