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春节蓝”是怎么来的

北京新闻网

关注

今年春节,烟花爆竹销量同比降三成,燃放总量、持续时间均是近年来最低,春节假期空气质量达近三年最好

为了“春节蓝”,北京市民拼了!烟花爆竹销量同比降三成,燃放总量、持续时间均是近年来最低,春节假期空气质量近三年最好。今年春节,许多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仅自觉少放、不放鞭炮,还加入到劝阻燃放的队伍中,纷纷发起“文明过节、牵手蓝天”的倡议,少放、不放鞭炮已经成为一股过年新风气。

鞭炮声少了,年却过踏实了

“年年除夕、初五、十五都值班,今年明显感觉鞭炮声少了。”东城区竹杆社区片儿警巩乐感慨地说。在巩乐管辖的社区,今年一起因燃放造成的伤情都没发生,就连过去发生过的小火情都没出现。以往除夕夜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今年就临近零点敲钟时才有几家放炮的,一会儿就结束了。“鞭炮声少了,年却过得更踏实了。”巩乐说。

鞭炮声少了,是市民共同的感受,也是大家为了留住“春节蓝”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春节期间,本市烟花爆竹销售量比去年下降了30.5%,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本市烟花爆竹销量连续第6年下降。除夕、初五、元宵节3个重点日集中燃放持续时间、燃放总量和清理残屑吨数比往年明显减少。

少放、不放为蓝天。除夕至初六,本市PM2.5平均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优良日天数为3天,超标日天数为4天,其中重污染1天。从近三年春节假期空气质量来看,今年最好。与2016年春节期间相比,高级别污染天数减少,除初一由于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污染程度严重外,其余6天均在轻度污染级别以下。

今年元宵节,得益于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以及市民增强的环保意识,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污染程度比往年同期要轻。当日全市平均峰值浓度出现在23时,为213微克/立方米。由于浓度峰值不高,加上一股弱东北风影响,城区的污染物浓度迅速回落。到了昨日8时,城六区PM2.5平均浓度已经降至77微克/立方米。

不比鞭炮响,改比谁自觉了

早些年春节,总有街坊邻居“斗炮”,比谁家放的爆竹响声大,持续时间长,谁家第二天早起门前爆竹皮多。好像不攒上几厘米厚的爆竹皮,就“跌份”了。现如今,这样的旧风气被自觉少放、不放花炮取代。

今年春节前,市委市政府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不燃放烟花爆竹,首都文明办等单位倡议市民不放、少放烟花。微信朋友圈中,晒花炮的无人问津,倡导、承诺不放炮的都会收获一大批赞。“比烟花更美丽的是什么?你可能有无数答案,但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春节蓝’!烟花易逝,污染难除。”一条微信倡议帖下,数千人接力点赞并留言支持。

居民们通过社区自治,将倡议落实到行动上。春节前夕,团结湖街道通过“掌上团结湖”微信公众号在辖区倡导“不放烟花,我们依旧可以美美过年”的过节新理念,居民志愿者们将倡议书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邻里劝导,不买不放”更显亲切,效果也非常好。团结湖街道保洁队的付队长介绍,往年除夕夜至少清扫8吨烟花爆竹皮,今年清扫数量降至3吨。家住团结湖中路北二条的市民杨建国称,以往过年都要花费几千元购买烟花爆竹,今年没买也没放,“放鞭炮只是一时痛快,空气污染这个代价太大了!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今年不放了。”

在朝外街道,各社区自管会春节前召开居民议事会议,制定形式多样的禁放烟花楼院公约,居民们纷纷在禁放烟花楼院公约上签字承诺。通过楼长、和谐促进员等基层群众力量,入楼、入户宣传,分发、张贴倡议书,讲解关于烟花爆竹的危害和安全防范措施。正月十五是许多商铺年后开张的日子,一些商铺喜欢放鞭炮图吉利,雅宝里社区的居民特别向商户们发出倡议,“少一些鞭炮的硝烟,多一些清新的空气。节省购买烟花爆竹钱,去扩大投资、去多方经营、去孝敬父母、去关爱子女。”

“北京禁改限已12年,老百姓放炮的热情释放得差不多了,80后、90后这群年轻人也对放炮没太大的兴趣。”一位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的多位一线社区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劝阻燃放工作比过去好做多了。因为市民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对年俗的理解更趋理性,少放、不放鞭炮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股过年新风。这种内生的动力得益于政府的号召、媒体的宣传,更主要是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参与社会共治的意识逐渐增强。

“春节蓝”,离不开这股过年新风。

移风易俗,传统文化也要去粗取精

“北京烟花爆竹燃放量逐年减少,是市民维护生存环境,移风易俗,形成新风气的结果。”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告诉记者,燃放花炮的习俗源远流长,与我国是火药发明国,以及“驱赶‘年’这种怪兽”的传说有关,传统根深蒂固是因为农耕社会持续的时间长。随着如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与雾霾抗争,放鞭炮的习俗显然会与此不协调。每种习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应去粗取精、与时俱进。

高巍举例说,许多科技含量很高的新方式也可以营造年节喜庆祥和的气氛,又不污染环境,比如灯光秀、电子烟花等。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他辞旧迎新、祈福感恩的文化形式。今年过年,地坛龙潭两大庙会5天就迎客160余万人次。正月十五,许多社区举办民俗活动,舞狮子、做元宵、猜灯谜、糊灯笼、摸钉、走桥、拉洋片、衍纸画……活动气氛祥和喜庆,年味儿十足。

“烟花爆竹燃放也不能一禁了之。”北师大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认为,从国情出发,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使古老的传统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研发和生产更加环保的烟花爆竹品种。传统文化应该传承,改变的只是传承和记录的方式。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创新。”高巍认为,任何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中才能成熟,我们的传统习俗,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更加适应现代文明。那种认为没有烟花爆竹就没有年味儿的观点颇为偏颇,也低估了创新传统的能力与动力。(记者 孙宏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