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烂封面坏了一部好书
原标题:别让烂封面坏了一部好书
□许民彤
最近有一幅图书封面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学者张鸣在微博上贴出著作《张鸣重说晚清民国》的书影,表示出版商的封面设计令人无奈:将作者照片拼接于历史人物身边,穿大红衣服的教授与黑白的慈禧太后“排排坐”,简单粗暴的图片处理使得封面画风诡异,与较严肃的书籍内容颇不协调。张鸣说,他不同意使用这个封面,但出版社已将书籍出版……这引发了网友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疯狂吐槽,还有人找出同系列书籍的另一封面,封面设计如出一辙,甚至更加违和:作者与袁世凯“勾肩搭背”,仿佛穿越了一般。
时下的图书市场上,图书封面设计其实不乏类似的问题。
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内容是关于县委书记们在中国基层工作的调查实录,但是,该书在封面设计中却以占三分之一的特大字体仅仅突出“谋略”二字,以谋略、厚黑之类的图书设计风格吸引眼球。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接把腰封印在人物的脸上,不仅无法看清人物,而且,腰封的设计异常武断,简单粗暴,没有章法。
韩语版《三体》的封面,大概是随便找了一幅中国年画提取图像,那个作揖拜年的娃娃难道就是设计者心目中的科学家(《三体》主人公)?这种封面设计让读者不知所云、如坠雾中。
有两本描写北洋军阀大佬孙传芳的图书,封面却都“找错了人”:一本把皖系段祺瑞的图片当成了“孙传芳”,另一本则把奉系张宗昌的图片当成了“孙传芳”。而一本名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的图书,其中“福将”刘峙却错用了孙传芳的头像。
类似张冠李戴的笑话还有很多,比如一本名为《康有为文集》的封面上赫然印着梁启超;一本《康德论人性与道德》封面使用的却是贝多芬的头像……
这当中有历史常识性的问题,有思想内容混乱方面的问题,有装帧审美艺术格调的问题,有专业素质缺失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文化界的浮躁之风,文化因与商业搅作一团而愈发显得不伦不类,这对于众多爱好读书的人来说,不啻为一种阅读灾难。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知乎网上曾有关于图书封面设计问题的调查,读者纷纷吐槽“哪些烂封面坏了一部好书”,这无疑是对书籍封面设计的一种警示。
作为图书的附属品,封面是图书装帧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再加以对书籍内容简洁灵动的介绍,不仅可以方便读者选购图书,还成为书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错误的、糟糕的封面设计却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感受。而这些年来我们阅读的一些图书,恰恰是在封面设计这个关键点上出了不少问题,有的不惜拉低底线进行“粗鄙化”、“垃圾化”的设计,有的装帧豪华而分明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书籍装帧艺术的角度说,书衣如人衣,让一本书穿上得体的时装,它们就从一叠印刷品变成了一件艺术品。理想的装帧艺术设计可以使书籍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结合,装帧设计首先要贴心:一是要贴作者的心,书籍设计风格跟这本书的作者要风格搭配、气质一致;二是要跟读者贴心,不能让人觉得望而生畏或反感。而对封面设计最低标准的要求,至少是要杜绝以上所说的种种“烂封面”,不要让文化垃圾污染了读者的眼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