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单车猎人:说道德太沉重

新浪新闻

关注

作者:梁超  邱慧  来源:公号“錄音筆”(ID:recorder2016

他们自称猎人。

他们出没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角落,寻找猎物,那些违规停放的网约共享单车就是他们的猎物。

在小巷、小区、楼道、地下室,他们把捕获到的猎物在后台进行举报。

以共享经济为特色的网约共享单车,和违法失德来了场遭遇战,那些把单车搬进自己家的人,并不是小偷,但他们确实干了和小偷差不多的事情。

单车猎人们的出现则被视为他们用自己的公德心来对抗失德。

不过单车猎人们更愿意把打猎当作一个游戏,不愿背负道德,那个压力太大。

赏金猎人

庄骥的举报ID是:赏金猎人。

他说,“我就是一名猎人”。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狩猎。

五月初,网约单车公司在他就职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附近投放了四十多辆车,这解决了博物馆到最近地铁站1.5公里路程的问题。

不久庄骥发现车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

庄骥拿着手机在博物馆到地铁的这段路寻找单车,发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单车,车身前后的二维码都被撕掉了。

他联系了单车地面运营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让他吃惊:撕掉二维码不算稀奇,还有给车加上私锁,违规停进小区、地下室等各种行为。

“我有点懵了,怎么会有人把小聪明用在这个上面”。

后来庄骥发现,用这种小聪明的人并不少,他每天都可以找到至少五辆车违停。

庄骥开始了举报单车违停的行动:上下班路上,出去办事的途中,甚至是休息时间也会出去溜达一会找车。“稍微有点点时间,就打开app搜索,看到疑似有违停的,就会去找”。

找得久了,庄骥发现违停的一个重要地点是小区内。

按单车公司的规定,车辆是不允许停进小区内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规则或是为了出行方便,还是会将车停进小区。

“我为了进小区找车,还报过警”,庄骥说,有次他要进小区,但保安很尽职,不让他进。僵持不下,他选择了报警。

警察来了之后,庄骥说了情况,“警察也认为我是对的,我还给他们安利这种单车”。庄骥趁机告诉小区保安,以后别让这样的自行车再进小区,“我也就不会来找事了”。

对庄骥来说,每次出去找违停车辆耗费的时间并不短,他最长的一次花了一个半小时。

当时车就显示在附近,庄骥却怎么也找不到。最终绕过了一个小区,走了整整五公里,才在一个停车场里找到,“到那一看,49辆车!全部是违章停车被城管给收走停在那儿的”。

庄骥随即把这些车的信息通过网约单车后台进行了举报。

猎人社群

从五月到九月,庄骥举报了200多辆违停车,他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八月底庄骥组了一个微信群,“就叫猎人群”。

三个月过去,猎人群已分为正式群和实习群。单车app积分600分以上可以进入正式群,如果不满600分,则需先进入实习群,并且要完成七个特征日的举报违停:比如停在地下室的、停进小区的、遇到报警的等等。

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才能申请进入正式群。

正式群目前有46人,27岁的IT从业者孙世跃是第一批群成员。

孙世跃大多选在自己下班之后去找违停车辆,他们称之为“打猎”,查到的违停车称之为猎物。

孙世越每周至少打猎一次,每次三个小时以上。谈起战果,他多少有点自豪,“每次至少20辆吧,最多一次41辆”。

并不是每个猎人都像孙世跃这样以打猎为乐。

孙全是一名深圳的快递员,他利用自己进小区送快递的便利,将小区内的违停车辆举报,“我也不是刻意去打猎,看到就举报了”。

39岁的张琳是一名女猎人,她平均一周的猎物是4到5辆车。作为一家企业的合伙人,她认为这更像一种习惯,“路过看到,就打一下猎”。

在群里,猎人们除了发布打猎成果,也会分享打猎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违停者的正面冲突是猎人们最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孙世跃刚做猎人的第一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我正好经过一个弄堂死胡同,看着一个人骑着单车进去了”,孙世跃琢磨了下,“他骑进去了,再骑出来停在外面的几率很小,可以判断是个违停者”。

他当时一边跟了进去,一边发消息到群里,告诉群友要跟这个人正面接触,并且汇报所在地,“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通常都会互相通气”。

孙世跃回忆,当时自己距离那个人很远,原计划是跟他正面交谈。但是对方锁车锁得太快,他随即大声喊了一句,“但在那个用户看来,我的语气可能显得很不友好。我跟他说有两条路,第一是把车骑出去,第二是我去举报,扣他信用分20分”。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连声质问了孙世跃三次:你是工作人员吗?而他一直回复“请把车停出去”。

僵持了一会后,对方将车重新停放出了胡同。

虽然打猎成功,但是这一次经历也让孙世跃有了个教训:不能跟违停者起正面冲突,危险性太大,“可以在他离开后,去拍照举报。”

打猎的这些经验,也被他们总结,并且还制定了PDF版本的指南。如今每一个进入到猎人实习群里的猎人,都会得到这本打猎指南。

朱加一是十几天前加入实习群的,在正式打猎之前她认真研读了这份指南,“里面会告诉你如何在夜晚拍照,如何通过一张照片完成整个证据链,报警之后的标准处理流程应该是怎样的等等”。

熟悉了攻略之后,朱加一会选择在夜晚跑步的时候打猎,如今已经举报过30多辆违停车。

 “不拿公德说事”

网约单车自从推出后,一方面受到用户的好评,但是每到一地,都遭遇着各种尴尬。

据媒体报道,在广州,摩拜单车人为损毁率达10%,有网友直言“再坚固的车也抵挡不住一颗没有公德的心”。而像庄骥这样的单车猎人出现,被有些人认为是“一小群人用自己的公德心在对抗”。

对于这个说法,庄骥觉得,不是那么切合实际。

他承认,自己最开始找车是出于公德心的本能,但是一旦形成了一个群体,组建了社群,那就不能拿公德来要求大家做这个事,“因为一旦拿道德说事,要么被道德绑架,要么到后期就是无法持续。”

无论是孙世跃,还是朱加一,他们都记得自己入群后看到公告的第一条就是:首先,不拿“公德”说事,那是这个游戏的衍生品。

“游戏,打猎这个过程就是游戏,就是城市GPS定向赛”,庄骥解释。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群内猎人们的赞同,“很有乐趣啊,就像pokemon go一样,打开定位,找到车辆,单纯当作一个游戏就好了”。

孙世跃也表示,他们一直都没想过把这件事与道德扯上关系,否则大家都会背负上压力。

庄骥也希望群里的猎人不要有压力,他还同时规定猎人必须有第一职业,打猎只是一个游戏,是业余的一个爱好,“你去画室里看,最开心的都是业余来画画的”。

朱加一也说,每天看着猎人在群里晒出自己的打猎成果,自己也忍不住要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会让人上瘾”。

外界也曾有人担心,这样民间自发的组织行为难以持久下去。对于这点,庄骥看得很淡,他认为本来猎人群成立的时候,就没有完整的组织架构,“保持散漫就可以了,今天你有时间你就玩,没有时间就可以不玩” 。

孙世跃则觉得,大众都低估网约单车的用户,都认为只有猎人的队伍在做这件事。“其实有很多用户在做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们数量会比猎人少,也不会专门为了举报违停而去刻意寻找,身边的同事朋友也大都加入到行动队伍中”。

虽然打猎的过程像是一场游戏,庄骥也强调打猎是无欲无求,但他还是认为猎人的正式群还是一个比较学术的群。除了每天大家交流打猎过程,晒战果之外,也会讨论一些跟网约单车相关的共享经济话题,“猎人来自不同行业,希望不同领域的人做这事,能够最终对共享经济规则做出一点研究”。

而对于猎人这样群体的出现,摩拜单车全国公关总监曹国星觉得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表示,摩拜单车把车设计得经得起严酷环境,其实也并不能说是对人性有灰暗的预计,更准确地说,可能是扎根现实,期待美好。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公号“錄音筆”

责任编辑:梁超 SN18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