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智库献策,绘就“一带一路”人文路线图

新浪文创

关注

“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有规章制度的“软联通”,更应推动文化领域的“心联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之际,由“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等单位主办、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研讨会上,“人文交流”成为与“产能合作”并行的关键词。

郑宏泰(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助理所长):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需要克服语言、风俗、文化心理等层面的差异。香港文化融汇了古今中外,杂而有章,应当积极扮演好大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中介地”的角色。香港的教育、传媒、宗教等文化领域都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既有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学,也有中国传统书院;报纸上,既登章回体小说也有华尔街股市的行情,电台里既播粤剧也播交响乐;在民间,龙王与基督、观音与圣母和睦相处,各宗教互相尊重。香港有100万以上的侨胞,尤其与东盟十国人脉深厚,在民间交往和民心相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很多成熟的商贸渠道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现成的平台。

许利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文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智库发展必须优势互补、联合协作,克服“山头主义”,顺应互联网时代知识高速更新的趋势,加强智库联盟的建设,尤其要提高智库联盟的国际化程度。智库联盟的首要工作是提高设置议题的精准度,及时敏锐地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政问题中的文化切口,凝练出真正能够吸引国内外智库共同关注的话题,避免智库间的国际交流流于形式。智库要着重发掘和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人才,增加二轨外交中的人文色彩,通过文化层面的“知华派”推动形成政治层面的“亲华派”。

陈式海(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要兼顾历史、现实和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保存着大量历史资料,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挖掘、整理、宣传,这是宝贵的人文财富,也是沿线各国往来的记载和友谊的见证。如马六甲市正在承办世界闽南文化节,郑和下西洋曾六次经过马六甲市,从而使马六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生动的博物馆。建议积极推介具有人文价值的丝绸之路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人文路线图。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