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聚焦中产阶层发展,研讨社会治理创新

新浪文创

关注

中央社院统战高端智库举办

“中产阶层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

首批12个课题陆续结项,第二批24个课题获得发布

8月23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统战高端智库举办“中产阶层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教授温铁军、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高梁、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路路等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据悉,中央社院统战高端智库继推出第一批12个课题后,日前又发布了第二批24个课题。

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杨帅博士围绕中央社院智库重点课题“中产阶层与社会治理创新”作了专题报告。报告认为,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规模不断扩大、利益诉求日渐多元、社会群体性影响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社会结构的转变,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进行治理创新,以应对和引导中产阶层的合理诉求与多样化表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称,中国当前的中产阶层至少包含私人资本所有者、个体工商户、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经理人员等群体。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成长路径不同于西方,他们身处中国这样一个后发赶超型大国,在不具备对外转移条件、自身还要被动资源重新调节分配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积累和身份变迁。报告同时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虽然规模日益庞大,但尚未发育成熟,绝大部分仍处于脆弱状态。他们对自身处境有强烈的焦虑感,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职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增大、民生负担加重的背景下,这种焦虑感还有加大之势,对社会稳定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报告建议,政府急需采取更多的保障性措施,纾缓中产阶层的生活压力,畅通其发展通道;同时,借鉴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治理经验,积极引导其合理诉求和多样化表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以应对中产阶层不断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

围绕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界定、地位、特性以及中产阶层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政府如何开展有效治理等问题,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诸多修改性意见。

高梁认为,应从社会阶层总体演化的轨迹审视中产阶层发展,既要看到与之相关联的阶层结构性变化,也要看到中产阶层内部持续多元的变化。李路路强调,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产阶层都经历了一个从追求经济诉求到社会诉求再到政治诉求的过程,这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挑战,但也提供了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机遇。汪晖指出,“中产”既是一个社会分层概念,又是一个社会性概念,讨论中产阶层不能仅局限于以服务业和管理阶层为中心的群体,还必须关联中国更大规模的普通劳动者。中产阶层问题的提出其实是大多数国家当前都遭遇的问题,但其化解之道取决于中国自身改革的进程。康晓光认为,中产阶层的利益表达有其自身的独特关切和概念空间,他们对于市场经济的支持以及对于市场经济消极面的反感情绪,都有着现实依据和共情意识,因此,客观上需要社会提供一套结构性机制消化和吸纳。温铁军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对抗性矛盾通过治理机制的创新,基本都有可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对于中产阶层占人口比重过半的大城市而言,社会治理创新可以有效地为其利益表达和文化表达创制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模式。

另据会议主办方介绍,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于7月20日召开工作启动会,标志着该院根据中央领导指示要求,正式启动统战高端智库建设。其首批课题12个项目正在陆续结项中,其中第一个课题“社会流动性与非公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完成报告并得到上级的肯定。

目前,中央社院智库发布了第二批课题立项。共有24个课题通过预备立项,一批知名学者和青年学术精英作为智库特约研究员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其中不乏基础理论研究与热点对策研究。如,“中国本土社会企业与社会企业家研究”将研究百年乡村建设实践中,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与乡土社会有机结合,推动城镇综合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提出创新社会企业与社区建设的对策;“中国户籍准入制度改革研究”,将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的分布态势及其对地方公共财政的影响,分析当前户籍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带一路战略下资本输出的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将聚焦中国资本输出的文化保障机制,分析中国的治理文化及解决跨文化问题的方案;“传统礼法秩序与现代法治秩序的比较研究”,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良性资源与西方现代法治理念相对接,尝试提出现代中国的“新礼法秩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