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习近平:对自己负责 对世界负责

综合

关注

原标题;习近平:对自己负责 对世界负责

核安全是核能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核安全首先是国家课题,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时指出:“各国政府要知责任、负责任,强化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各国政府如何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世界负责?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强化核安全意识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

强化核安全意识需强化忧患意识。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自核能发现和运用以来,它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希望之光。随之伴生的核安全风险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人类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蒙上阴影。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时指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一国核材料丢失,全世界都将面临威胁。”首先,核材料流失的风险日益加大。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库统计,从1993年到2014年,全球共有400多起涉及非授权拥有或者相关犯罪活动的事件,700多起涉及失窃或者丢失的事件,1500多起涉及其他非授权活动的事件。这些统计数字仅仅涵盖128个参与国家提供的数据,并不包括未参与数据库的其他国家。由此可见,虽然迄今并没有出现足以引发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冲击的核安全事件,但核材料的安保问题并不容乐观。但是如果这些核材料或放射性物质落入恐怖分子和犯罪组织之手,后果将难以预料。其次,发展核电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加大。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人们被电视画面所展现出的核反应堆厂房现场的惨景所震撼,尽管我们事后可以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是由于两种自然灾害叠加所造成的,但其所造成的放射性后果是严重的。核安全最大的风险是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染指核材料,制造核恐怖。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发现了美国核电反应堆和供水设施的示意图、制造化学武器的详细说明、美国城市的监控图、美国和世界各国地标建筑的详细描述,这表明恐怖组织已经试图制造核恐怖。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哪怕是仅发生一次核恐怖主义攻击,都将“给世界带来永远无法弥合的改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阻止这样的灾难发生”。

强化核安全意识需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和安全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诉求,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时指出:“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使各国政府和核能企业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采取切实举措,才能真正管控风险;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

强化核安全意识需凝聚各国共识。核安全峰会分别于2010年在华盛顿、2012年在首尔、2014年在海牙举办。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并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核安全峰会培育了国际社会的核安全意识,凝聚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共识。每次核安全峰会均有众多国家的领导人参加,这本身就说明各国核安全意识在提高。各国开始重视核安全风险,并愿意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对国内核材料的控制、保护和衡算,构建国内加强核材料安全的法律、法规,各国就此展开合作才具备可能性。

二、培育核安全文化

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核安全的本质要求,是核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核安全文化是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核安全文化的元素包括了立法和监管制度、信息情报分析、对威胁的认识和评估、对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所投入的必要人力和财政支持、对从业人员的审查和定期培训以及建立相关信息保密制度和制订相关质量控制计划等内容。因此,建立核安全文化是维护国家和企业核安全制度有效的重要措施。

核安全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各国政府应持续不断推进。首先,从相关部门和单位做起。核安全监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科学立法、依法行政,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鼓励核安全文化培育的相关政策,加大贯彻实施力度。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要作出承诺,构建企业自身的核安全保障机构,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加大培育核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力度,定期对本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培育状况、工作进展及安全绩效进行评估,保证核安全文化建设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落实。其次,从相关个人做起。相关从业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增强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我国始终把核安全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业首要位置,坚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追求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习近平提出的核安全观,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对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

三、加强核安全机制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核安全事件多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因此,加强核安全机制建设对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时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国要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巩固和发展现有核安全法律框架,为国际核安全努力提供制度保障和普遍遵循的指导原则。中国呼吁更多国家积极考虑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加强核安全机制建设,国际有合作。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制度建设。过去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构建了多项涉及核材料安全和防扩散的国际机构、国际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等。这些制度安排需要各国的认可和遵守执行,核安全峰会推动更多国家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人力、物力和相关技术支持,推动更多国家加入相关国际规约,从而更便利国际核安全合作。

加强核安全机制建设中国有担当。第一,中国在法律法规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把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写入《国家安全法》,明确了核安全的战略定位。《核安保条例》草案已上报国务院审议;《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陆续由政府发布,有力推进了国家核安全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第二,中国在核安保系统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严格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开展了新建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建设,政府安排了数十亿专项资金用于原有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改造,大幅提升核安保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第三,中国核安全监管工作也步入了机制化、规范化轨道。国家原子能机构设置了核安保管理部门,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开展核安保技术研发工作。中国强化核安保日常监督管理,严格实施核设施设计基准威胁和核安保系统设计方案审查,定期开展各类核安保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核安保工作机制化。

四、提升核安全技术水平

提升技术水平,发展现代化和低风险的核能技术,是消除核安全风险的保障。在习近平核安全观的引领下,中国积极落实核安全峰会成果,履行所作承诺,发挥核安全峰会辐射效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服务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的核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在《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止到现在,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就去年而言,批复建设的核电机组8台,开工建设6台,投入运行8台,其中投入商业运行6台。目前中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指出,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大陆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力争形成能够体现世界核电发展方向的科技研发体系和配套工业体系,核电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份额,全面实现建设核电强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特别提出:“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核电的新项目建设”。

中国核应急领域的部分成果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指出,中国核应急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有以下方面:在核事故后果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面,中国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事故源项估算、风场诊断与预报、气载放射性扩散、水体放射性扩散、核辐射医学应急分类及救援、放射性剂量估算等技术领域取得成果。在基础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开展了“华龙一号”反应堆、AP1000反应堆(美国先进压水堆)、EPR反应堆(欧洲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等三代、四代核电技术反应堆核应急技术与管理研究。在专用装备研发方面,重点推进核应急辐射监测、辐射防护、医学救援、去污洗消等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中国自主研制车(船)载巡测设备、航空辐射监测系统、辐射监测与事故响应机器人等装备设备,以及车(船)载核应急指挥系统、核应急医学分类及监测平台、医疗支援系统等,已装备各级核应急救援队。在信息化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核应急数据采集和传输标准化研究,已建立健全全国核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还研发了核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创新核应急预案模块化、响应流程智能化、组织指挥可视化、辅助决策科学化等技术。在医疗救治技术领域,开展了急性放射损伤诊治等技术研究,制定急性放射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案和救治指南。开展了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研究,研制适用于广大人群的核辐射事故生物剂量快速估算方法,优化了重度、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的非清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救治模式。

中国发展核事业60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记录,实现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这是一个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发展中大国对自己负责、对世界负责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指出:“让我们携手合作,使各国人民对实现持久核安全更有信心、对核能事业造福人类更有信心!”

来源:学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