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西藏五十年:守望古格王朝遗址的唐卡青年巴桑次仁(组图)

国际在线

关注

巴桑次仁为大家讲解古格王朝遗址文物 摄影:廖继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蒋习):每天清晨,天刚矇矇亮,26岁的巴桑次仁常常会被远道而来的汽车马达声、鸣笛声唤醒。来自天南地北的数十名旅游者、摄影爱好者带着长枪短炮般的摄影器材,齐聚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一座巨大的山丘下,静静地等待着第一抹阳光照耀这座山丘的那一瞬间。这一刻,也意味着巴桑次仁又要开始一天新的工作。

这座巨大的的山丘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古格王朝遗址。作为遗址仅有的三名工作人员,巴桑次仁从西藏大学美术系唐卡专业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争取到了这里工作机会。他说:“(大学毕业以后)我考上了公务员,成绩非常好,可以在西藏地区随意选择工作(单位),但(我)始终只有一个志愿,(那就是)阿里地区扎达县,冲着古格王朝来的,(结果)比较顺利就来了。(到新单位)上任三个月,我极力申请从(札达)县里到古格王朝遗址工作,学习壁画的一些新元素,已经三年。父母在老家山南地区,以为我在县上工作,不知道我每天陪伴这些土山和壁画”。

巴次所说的土山就是古格王朝遗址。它现存总面积占地约72万平方米,为古代西藏的吐蕃王国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大约700余年,传承了20余代国王,于公元十七世纪灭亡。至今,古格王国遗址仍留有大量的珍贵的佛像、壁画、洞穴,也留给后人无限的想像和传说。

1

巴桑次仁接受记者蒋习采访 摄影:骆红秉

巴次说:“我学唐卡专业,对于文物保护非常有兴趣。在这学到很多知识。与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不同,那里的壁画传承人都还(健)在,而这里(古格王朝)的壁画已经失传,也就只能被叫做‘古格流派’了。”

古格王朝遗址现存有五座殿堂,只有度母殿、白殿、红殿和大威德殿对游客开放,位于土山顶处的大殿出于保护原因并没有对外开放,那是古格王朝王室成员住的地方。从最高处往下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穴,按身份不同由高到低住着不同层级的奴隶。

每天,巴次都会和其他两位同事分别带着游客穿过一些洞穴,依次到四座殿堂参观,如数家珍地讲解每座殿里佛像和彩色壁画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些承载西藏历史和公元十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一砖一瓦一画,绝不应该简单地把它们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而应该作为人类的文明更好地传播出去。巴次说:“我们夏天九点钟开门,每年八、九、十月份是客流高峰期。每天迎接200到300名游客。首先,我们对(每批进殿)游客数量有控制,控制了二氧化碳对壁画的影响,防止掉色;第二,我们随时锁殿门,只要游客看完了,我们就锁上。所以经常晚上十点也下不了班;第三是殿内禁止拍照。你看(各)殿里也没有灯,所有人都用自然光看,很清楚。另外,(每逢)下雨、下雪,大殿就不开放了。晚上工作人员会轮流巡逻。”

巴桑次仁在古格遗址的小家 摄影:骆红秉

行走在古格王朝的各殿之间,巴次总有一种时间穿越的感觉,他用自己对唐卡的研究、对藏传佛教及藏民族文化历史的感悟,向游客们娓娓道来,充满感情与敬畏,“(你看)这些壁画有严重脱落,但这是自然的,在国家管理古格王朝(遗址)之前就已经变成这样,国家管理之后就保护的很到位……(这些佛像)全部身长腰细,佛像讲究很瘦,佛的身子很长,腰部很细,肚子肌肉突出,这是我们这个殿塑像的主要特点……这间殿的特点是天花板,所有的天花板都是用矿物质绘画……所有壁画必需按佛经记载来上色,颜色不能随便画…… 一个壁画画家首先要是文学家,他必需通晓文学知识,现在很多文化在失传,我认为根还在文化上面。然后要学习度量经和佛教理论,有信仰,最后才是画家;比如画的唐卡背后要写佛的咒语,要开光,才是完整作品……很多专家认为这个殿很早,我不那么认为,因为我在壁画上找到了格鲁教的创始者像,从时间推算这座殿没有很古老。”在游客眼中,巴桑次仁眼到手到之处都会立马说出那幅画或塑像的风格、年代,甚至使用了什么颜料,俨然他几百年前就参与修建似的。

最近五年来,中国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先后投资2.6亿元人民币用于包括古格王朝遗址在内的阿里地区文物保护。巴桑次仁说,古格王朝遗址的大型修葺由国家来投资,小的修葺则可以利用游客们参观时留下的香火钱,“修复是国家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文物保护,记录墙壁裂缝,研究这些珍贵壁画,我在这守着,对保护它们有帮助。”

送走游客之后,巴桑次仁就回到土山脚下那间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里,屋里摆放着一张单人床、一张用于吃饭、写作的长桌,墙角立着放满藏语和汉语历史书籍的简易书柜、一台借来的电视机,还有几副画唐卡的架子。墙上挂着他的唐卡作品、一张台湾歌星周杰伦的海报、一把游客寄送给他的吉他。在这间小屋,巴桑次仁工作生活了三年。他除了留下少量生活费,将工资绝大部分4000元全都寄给父母,“我们都是一样的年轻人,都喜欢现代化生活,谁喜欢这样的地方?这个专业吸引我,所以我住在这里。平时我看看书、画唐卡。书是大学时攒生活费买的,那些是托人带的。每星期搭游客的车去县上(县城)买白菜和土豆,够吃一星期,还吃点糌粑。屋里手机没信号(时),出去找信号给家里和女朋友打个电话。有电的时候可以看电视,电视是跟单位借的,打了借条。”

巴桑次仁和他的唐卡作品 摄影:骆红秉

作为一位唐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巴桑次仁次仁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靠多画唐卡来挣钱。在西藏,创作一幅唐卡画需要几个月,价格能卖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巴桑次仁却说,那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者。在接待游客中,他常会遇到一些文物与历史研究专家,给予他指导和教益,这让他看到自己的差距。对于未来,巴桑次仁说,他两年后将结婚,“这件事定下来了”。为什么是两年?他笑着说:“没有办法,我这的工作还很喜欢。我们在大学就认识,一直在一起,她是藏语专业的,现在是萨迦县电视台主播,声音特别好听。我们一年见一次,每年(我)休假65天,(就)去找她。我们感情很好。藏族人结婚没有繁文缛节,离婚率很低,这事说定下,就是定下来了哦。”

看到巴桑次仁这温和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他那幅挂在古格王朝遗址白殿里的唐卡作品:唐卡中的人物睁大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所有进殿的来访者,和巴桑次仁一起守护这座西藏历史上消失数百年的部落王朝。

全球股市迎黑色星期一486万
美财长将美股崩盘甩锅DeepSeek425万
刘亦菲同款智界R7增程版上新370万
李现打鸟295万
特朗普顾问说只要不卖股票就不会亏钱295万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275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