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小半个月新学期就要开学了初入学堂的小读书郎们会对学拼音发怵吗?

今日早报
再过小半个月新学期就要开学了
初入学堂的小读书郎们会对学拼音发怵吗?
本周日,浙大著名语音学家面对面教你学拼音的独门诀窍
□本报记者 纪驭亚/文 魏志阳/摄
a、o、e、i、u、ü……学拼音是每个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后,要挑战的第一道学习关卡。拼音难教、难学,是多年来的普遍反映。不少人误以为,掌握好韵母声母就能学好拼音。其实,这只是拼音学习中最基础部分。为什么外国人说话会洋腔洋调?在我们身边,有人说普通话能表情达意,而有人说话像小和尚念经?节律和情韵,就是让拼音发挥出魅力的法宝。
中国著名语音学家,浙大的吴洁敏和朱宏达教授夫妇花了26年研究节律,学术成果在世界各国交流过。19年前,他们曾开过亲子语言培训班,反响很热烈,孩子们后续发展也都很好,不少在读硕攻博。
吴教授说,自己76岁了,把这辈子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应用成果、教给老师和学生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开学前,她想通过早报征集20对亲子(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家长),本周日作一次拼音节律的公益讲座。“希望通过活动,孩子们对马上要开始的拼音学习充满乐趣。”
“90后”幼儿园时风靡的读本就是她编的
说到节律,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其实,节律就是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音色等看似不起眼、但日常说话时都会用到的重要元素。
从1988年开始研究节律至今,吴教授已和节律打了近30年交道。在别人看来只是“小儿科”的领域里,夫妻俩妇唱夫随,两人90%的时间全用在了语言学研究上,尤其是节律学。
1989年,吴教授首次发现了汉语节律四大规律之一的“停延”,后又找到节奏规律。但彼时,节律还没有文字,教学只能用话谱来表达。1999年,夫妻俩又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汉语节律学专著《汉语节律学》。
每发现一个规律,吴教授就会到城镇、乡村乃至海岛的中小学幼儿园试点。如今,光全省就有了100多个实验班。她的足迹几乎遍布四大洲,海外许多华文老师通过吴教授的课堂接触到节律,并将其首创的节律朗读誉为“中国先进的教学方法”。
90后上幼儿园时曾一度风靡的《甜嘴巴娃娃》系列读本,也出自吴教授之手。“1994年,我们已发现了汉语节奏规律、停延规律等,就通过《甜嘴巴娃娃》应用到幼儿园、小学。”朱教授说,这个系列的读本卖了5万多本,绝对是畅销书。
3年前,吴教授收到象山一名小学教师的邮件,诉说教拼音的苦恼。此后,她决定根据拼音教学现状,用节律研究创新理论和教学实践试点,提出了情韵朗读学拼音的改革方案。在吴教授看来,朗读有三种层次:表层朗读、节律朗读和情韵朗读。
“表层朗读表现为有口无心,而多数人停留在节律朗读层面,即已有了节律但没感情。情韵朗读则是让朗读者读出感情和画面感。”吴教授说,汉语拼音方案很好,但目前的教材教法还有待改进。
她想邀请20对亲子,本周日感受节律和情韵之美
虽然已年近八旬,但夫妻俩对于节律的研究工作依然在继续。最近,他们刚完成的《汉语节律学》修订本已交付出版社,预计明春出版。工作告一段落,也让吴教授近年来的一大心愿又涌上心头:想用自己研究节律的多年经验,让更多学生、老师掌握节律和情韵之美。
“6岁时大脑突触密度最大,是孩子学习母语的关键期。”吴教授说,要教好单韵母和声调只需2首儿歌,多加2首儿歌,就可掌握全部声母,要是再来2首儿歌,就能巩固基础复韵母、鼻韵母了。
吴教授发现,情韵朗读不仅能引起孩子学习兴趣,且见效快、记忆也更深刻。去年,她曾在象山丹城五小试点。经情韵朗读的学习,这所乡镇小学的孩子中见到拼音就能直呼音节的占80%以上。有点遗憾的是,吴教授曾在一个教师培训班上抽查发现,能做到情韵朗读的老师只有7%,而这还是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
吴教授计划作一次“情韵朗读学拼音”的公益讲座。因暑假场地限制,本次讲座只能邀请20对亲子(小学一年级新生及家长)来浙大西溪校区,通过她的教学和互动,感受节律和情韵之美。时间就定在本周日上午9点,讲座为2个小时左右。
想要参加吴教授讲座的小朋友和家长,即日起就可以通过早报学堂微信公众号“早报学堂”报名,报满为止。报名时,请注明姓名、联系方式、孩子即将要就读的小学。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活动必须为亲子组合(1个孩子和1个家长),爸爸妈妈们不妨带着宝贝们一起来互动学拼音吧。在新学期前,和吴教授一起来感受和领略母语的节律和情韵之美,让孩子学会趣味高效学拼音!
(原标题:再过小半个月新学期就要开学了初入学堂的小读书郎们会对学拼音发怵吗?)
举报成功